目前分類:時事--天下事天下人說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相關科普文章連結看這裡 : 以「愛」為名的實驗:布媽媽還是鐵絲媽媽?——哈洛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0/31

 

我很喜歡看科學普及的文章,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
但這篇文章很特別,值得探討一下。

而這種文章帶風向帶得很厲害,果然釣出了會說"報應"的人,但是........就兩回事啊。

#請先把轉引的泛科學文章看完_有了點想法再回頭看這篇貼文吧

-----------------------------------------------------

實驗的設計,很多都是會傷害生命的,醫學研究也是如此。

在我們抨擊動物實驗不人道的同時,我們正吃著很多經過動物實驗後才能安心送進嘴裡的藥品跟營養品(你以為黑松X花綠茶的甚麼認證,是怎麼做出來的?)


當醫生救回你的某個重要的親屬時,這個技術肯定犧牲了無數的動物或幾個因此變嚴重或喪生的病患。

(所以更顯得推行國際間都積極推動的「3R」原則是很重要的。3R指的是減量(Reduce)、精緻化(Refinement)及替代(Replace),以減少動物的痛苦、犧牲與增加福祉)

在看這種案例時,其實應該讓 : 工作歸工作,感情歸感情。
真的想要混為一談的話,就只能讓沒有犯過錯的人丟出第一塊石頭了。

-----------------------------------------------------

事實上,文章中那個科學家的受苦只能表示當時對這種心理疾病治療的不先進與無知,要扯上"報應"只能說是沉重的無知了。

難道就因為他之前的實驗(在今日的標準下)有爭議,就讓他變成一個在落後錯誤醫療下受害,而不值得同情的病患??
別忘了不過就在一百年前,還在用很激烈的方式"治療"(虐待)同性戀人士(或是認為他們中邪或鬼附身),如果那個人在之前也進行過被爭議的實驗,也表示他活該接受這種虐待囉?

我一向認為"善惡終有報"是一種可以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惡揚善的價值觀。但長大以後我們都會知道那真的只能是一種期待,而且很該死的...........那通常不會成真。

事實上,"惡有惡報"只是你期待的。但這不一定是對的。
你以後遇到的人生不順遂或病痛,難道就表示在此之前你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所以活該你有此報嗎?

一堆作缺德事的人到現在還是吃香喝辣,還是兒孫滿堂,最後還是能夠善終,又該怎麼理解?

-----------------------------------------------------

說穿了,他不過就是進行了一個當時沒問題,但放在今天有爭議的實驗。
而你今天會覺得這樣的實驗有問題,正表示這段期間在科學倫理跟醫學倫理上進步的軌跡。

這個實驗結果(在心理學、醫學、子女教養等很多方面)確實非常重要,我們沒理由在享受或使用這些實驗結果的同時,還這樣抨擊與否定他。

至於他後來的行為,只是表示他真的非常愛那個人,所以在失去後受到很大的打擊。
在之後又接受了不恰當的錯誤治療,那只能表示在那個時代裡,對精神方面疾病的認知只到那裡,這種對我們來說的"錯誤"其實也正是後來科學進步的結果。

用現在的價值去對過去做過度的批評,是不恰當、不必要且不公平的。

一百年前,你的祖父母寫信給遠方的朋友,你會去罵他們為何不用手機傳訊息就好了嗎?會因為這樣笑他們笨嗎?
如果不會,又為何會對這則歷史舊事有這種想法?

而且,同時代的很多精神病患也受過這種不恰當的錯誤醫療行為,他們也是報應嗎??

-----------------------------------------------------

#還是要提那個老案例


說甚麼做壞事會被天打雷劈、生孩子沒屁眼的話,是無肛症孩子的父母或是家裡有人因為雷擊致死的家屬所不能承受的錯誤指控。

愛因斯坦的感情生活很糟糕,但跟他在學術界上的天才與貢獻是兩回事。
你可以針對愛因斯坦的感情價值觀提出抗議跟抨擊,但用這件事來否定他的人生與貢獻,只是自欺而欺不了人。

我無法否認一個人的人格將會決定他的事業高度;但如果說要用一個人的私人領域來否定他在工作上的貢獻,我想也不公允。

或許成龍那句荒唐的話惹怒了全世界的女人,但在工作方面他卻還是那個香港電影文化中的重要指標,還是最成功跨足全世界文化,並將電影事業的領域做出多元文化最成功突破的華人國際明星。

我無意認同他對感情、婚姻、政治的論點,但我無法因此將他工作上的貢獻歸零。就像是我也無法否認柯林頓是美國史上少數能讓財政脫離赤字有積存的總統。

讓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歸凱薩、一碼歸一碼,傑尼龜傑尼,你將會看到比較真實且客觀的世界。
.
.
.
====

#沒必要用現在的價值去對過去做過度的批評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言文是洪水猛獸? #還是代罪羔羊?

最近一個吵得很熱的話題是 : "文言文的比例要被降低了"。

我不想討論那些審議名單裡面有些人的資格真的很讓人質疑,並且很想建議他們 : #如果要提高醫療品質與醫療多元化也可以試看看找醫院一樓的警衛來加入決定病人手術與治療的跨科別醫療會議啊

(詳情請看留言欄裡的新聞連結 : 看到課審會選文小組名單 作家氣得想上街頭)

-----------------------------------

我想討論的是 : 文言文的錯在哪裡?需要被這樣對待?

上網看看別人說的,可以有以下幾點。

1.有人認為台灣不是中國,所以要去中國化就要先擺脫文言文;不然就是抱中國大腿。
這部分實在不好答。但我想請問兩個問題。
一是,所以這些人報名學了哪一個南島語言或是原住民母語? 進而準備何時推動修法讓全國人民改用這麼具有台灣或南島精神的政治正確語言?
二是,有關於台灣文學,這些人浸淫與深耕研讀了多少?以顯得自己政治正確?

幽默的是,當我們用繁體字與精準的注音符號,來批評中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大多採用羅馬拼音與簡體字,是一種"拋棄美麗的文化符號與語言"時,我們卻轉頭疾呼大家使用文言文是一種阻礙與抱大腿的行為,所以需要"減少"......?
#所以這些人到底開始使用了哪一種南島語言或原住民母語了?
#不管你嗑了甚麼藥_也給我來一點吧

-----------------------------------

2.這個議題很新鮮。是今天早上看見的。
「 文字是用來溝通的而不單純用來表達文章深度,如果文章寫的故作高深,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喪失了文字的用意嗎?」

這聽起來頗像一回事。
但問題是 : 自從胡適推廣白話文運動後,早就沒人這麼說話了。
大家不妨想想平常誰用這樣的文法跟人溝通 ? 還是誰用這個文法說話 ?
大量使用文言文的對象,早已是課業跟需要理解專業領域的人(佛經、歷史、國文、戲劇、考古等)才會去接觸的了。

#那為什麼會有人說文言文妨礙了現在人的溝通與理解?
#昨天男女朋友寫情書用文言文所以看不懂?

(雖然我也真的用半文言文的方式寫辭呈辭過工作,但我不在乎主管看不看得懂。)

而早已不是溝通工具的文言文 ,卻能承載各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讓大家能藉著掌握這種文體,寫出優美與具有深意的句子。

一句 : 「安心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就會因為每個人理解、經歷、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體會跟感受。
但寫成白話文,那要幾萬字才能寫完?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看完?

#這才叫做浪費時間跟妨礙理解吧?

並且也能藉由這種理解去體會古詩文中的樂趣。
思念亡母的讀一下「遊子吟」、思念亡妻或前女友的讀一下「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那都是「靠北男女友」系列無法給你的深度感受。

有時間去看留言串,回覆看起來很辛辣但實際上沒甚麼營養的留言,為何不讓自己感覺深沉一點?好好體會思考跟活著的感覺?

------------------------------------------

3.也是今天早上看見的。
那人說 : 「現在的學生連白話文都寫不好,連淺的都學不好然後教深的,是件很怪的事....所以不如減少甚至廢止平常用不到的文言文。」

這個就更有趣了。

如果用不到的就該砍?
那出社會了誰用"各種國中學到的代數、幾元幾次方程式"的數學來解決生活中大小事或市場購物買賣?
如果不出國,會遇到外國人朋友或同事的機會非常低,就算遇到了我們也不會用到Ridiculous這類的高難字彙,是否我們也應該把這些很難的、以後不會用到的學程給刪除掉?

又所以現在學生的英文、數學都不好(台灣這方面是有名的弱),是否也該減少困難的英文文法教授,或是聯立方程式、微積分甚至是傅立葉呢?

如果最實用、常用的都是國小就能學會的,那這些人國中、高中或大學是要去學校做甚麼? 跟同學相約去抓怪?

#說到這裡那人便回我 : 「英文數學那是時代所需哪砍的了?」

但問題是 : 不管時代需要與否 ,對沒學好的人來說 ,都沒意義。
另一個問題是 : 講到"時代所需",我們哪一次對時代的判斷正確了?

幾十年前我們認為全面禁止講台灣母語,有助於整體文化的提升;結果現在呢?(砸大錢恢復母語,而且是客家語或閩南語長輩都聽不懂、看不懂的教材跟腔調)

不到二十年前,我們推動教育改革,現在呢? (一堆人坦承教改失敗,可憐了中間的這些孩子們)

然後現在說 : 減少文言文,讓學生們去學其他的語言或學好白話文。
#請問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什麼_結果可信嗎?
.
我們以前到現在 ,在教育上面的取向判定都有問題 ,要做這種決定 ,需要有更深的配套 。而不是陽春的說:很難 ,減少一點 ,大家就會了 。

更何況,減少文言文的學習時間,就會相對學好白話文嗎?
那個中級學校常常取消體育、家政、工藝課程讓學生趕進度跟複習考試,有讓學生的成績跟知識質量得到提升嗎?

如果沒有。那為何文言文從65%降低10%就能夠"救救菜中文"?

對一大堆"在再"不分的人來說、對一些連三百字短文都無法好好組織、大考國文的作文只寫得出幾百字的人來說,兇手真的是文言文嗎?

------------------------------------------

所以如果這個決定的考量,不是低俗到自卑的國家民族主義與政治考量的話。而是文言文可能跟學生語文能力低落有關,那我們應該探討的是 :
#到底造成大家語文能力低落的原因是甚麼?

我們可以問問英文或數學老師 : 「請問我數學或英文程度不好的原因是甚麼?」

數學老師會說 : 因為你練習的數量不夠、對算式的理解不夠清楚。
英文老師會說 : 因為你聽說讀寫的數量不夠,要練習就會了。
(而且每一個英文老師一定會叫你多背單字,以後才會有用;但國文老師要大家多背成語、典故、名句,卻反而被罵是扼殺學習力跟創意?)
.
然後那些人不去反省、不去問國文老師們可以提升自身程度的方法,卻只是說 : 因為文言文很難又沒有必需性,所以減少或刪除最好......???

WTF ?!! (這句超實用,但學校不教...XD)

語言能力差或是看不懂文言文,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大家知道台灣每人每年平均花在買書的費用遠低於八百塊嗎?
這還是包含買漫畫、雜誌。(每人每年閱讀的書低於兩本)

所以,如果大家能接受英文要強就要多背單字、數學要強就要多練習題型跟多解題;為什麼不能接受文言文就是多看、多理解、多拿白話翻譯回去比對就能提高掌握度........的這件事呢??

-------------------------------------------

再問一個問題來找答案 : 如果同儕間就是有人能學會,而自己學不會,那是誰的問題?

我的英文數學向來很糟糕。但對英文數學好的人,也會覺得這樣課程安排沒問題(因為他學得來)。而我卻不會因此怪英文數學太難,因為人家做得好,我做不好,那是我的問題。

同理引申。一個大考放榜成績裡面,高標的人只有5%,均標的人35%,低標的人60%。結果最後認為是考題太難了,要降低考試題目的難度,讓大家都能考到高標以上-----------這就是那些人要拿來解決語文能力跟成績普遍不好的邏輯嗎???

又例如。中華職棒方面覺得比賽不好看,所以不去想辦法引進新的訓練模式,反而是改換彈力球,然後讓中職一年出現幾個打擊率四成的打者、全壘打滿天飛。
(MLB是公認最強的棒球聯盟,上一個出現四成打擊率已經是1941年了)

但是等到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
到了國際賽,才知道到底誰在掩耳盜鈴。

說到這裡,問題越來越明顯了。

---------------------------------------------

讓大家語文能力出問題的癥結我想就跟英文、數學一樣在於 : 看得少,練習少,寫得少。
.

#那跟文言文到底有甚麼關係?
#那砍掉文言文又怎麼對這件事有正面幫助?

#語言跟溝通能力不好 _真的不要牽拖文言文 。
.
而除了練習不夠外,很多人學不好文言文是因為學校老師的教法太無趣了。
.
但平心而論,我以前的學習經驗裡,國文跟英文、數學一樣都要背基本的。#而這種方式很討厭
因為照這種念書方式只是為了要你在考試時能分出"以下哪個詞彙的詞性跟其他三者不同?"、"下列五個將字,何者與另外四個不同?"

我沒有在其中體會到任何國文的樂趣與魅力,是以我選擇上課看三國演義原文或是金庸小說,這種題目就猜過就好。這決定了我不是成績很好的資優生,但今天我的語文能力也沒有比那些書念得很好的人差太多啊。

#為何荼毒我的不是國文,反而是英文數學,然後大家不討論怎麼減少英文數學的比例跟難度?

-----------------------------------------------

當英文老師要多背單字,或是數學老師要大家先背算式,背了再說,學生就背了。
但當國文老師要大家先背課文跟文句,來豐富腦袋中的詞彙數量,就能幫助以後作文的功力與對文章的理解。大家就哇哇叫了~

這種方法雖然無趣,但卻是記住的最有效法門。
因為能有趣的學會,大家早用了。
(有趣的方式就是挑自己喜歡的書,養成閱讀的習慣。但一人一年花不到500塊買書,超過300字的貼文就看不懂的人,要怎麼養成閱讀習慣?)

所以 ,#問題在於怎麼幫助學生理解課程 ,不是學生不會就簡化教材。

#但這就跟減少文言文比例無關了
.
因為台灣民眾,嘴上說要脫離中華文化的餘毒,但事實上還是身體很誠實地認為 : 唯有讀書高。

然後家長們希望學生有好的成績,就開始壓縮體育等課程的時間,通通拿去拚考試跟補習。

所以短視近利的政府知道了。為了要選票開始用短線政策討好人民。
.
最後,大家成績提高了,學歷提高了,但國際競爭力沒有提高。
嘴裡說要發展觀光業,但大家輕視的價值觀,讓計程車司機幾乎沒有人會講外語(會講的都覺得自己沒必要開計程車,應該領8萬坐辦公室)
.
這麼重視英文,還是沒有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好。問題就在於只想討好選票,讓孩子又要學母語、又要學國語、又要學英文,是在養九官鳥嗎?

十幾年看下來,哪個政策不是這樣翻來覆去的被翻成一條爛在鍋子裡面的魚?

-----------------------------------------------

所以,如果語言低落的問題,不是出在文言文身上。而是教育體制跟大家的價值觀出了問題,再加上政府政策搖擺 (根本沒有定見要怎麼帶領大家轉型或前進)
#那減少文言文的積極意義是甚麼?

因為太早出現會妨礙孩子的理解?
這我同意。所以很多國家禁止學齡前兒童太早學英文,也是同樣目的。

#但我們一直以來的國文方針都是 : 國小沒有文言文 ;國中出現篇幅 ,但都是從《師說》、《陋室銘》開始 。而且最多的是明清的半白話文(包括老殘遊記、聊齋之類)
.
高中才是篇幅增加的時期 。這時候才是文白交雜,也沒有全文言文教學。
.
而所謂的“專精”,那就是大學中文系的事了。(所以他們要使用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來學習古文的句讀)

照樣看來,也一直都是由淺入深啊。

#再反向回憶
我念書時 ,小學沒有看過文言文 ,國中才有 。
小學有學好基礎語文(這時候才不需要學甚麼小提琴、鋼琴、直排輪吧?) ,國中就能接上 ,這就叫做由淺入深、從易到難 。

如果國小就沒學好 ,國中跟不上 ,高中看不懂 。然後大學毫無程度可言。
但解決方法居然是減少文言文?

#這種邏輯到底是怎麼導出來的?

沒有學好,導致以後看不懂,又怎麼會是文言文的問題呢?
別人可以 ,自己不行,該檢討的不會、也不該是教材 。

-----------------------------------------------

最後,那些人又該怎麼解釋一個到現在都還在發生的現象 : 就是一堆人國文成績不好,不愛唸國文課本;但卻喜歡在私底下念倪匡、金庸,看各種小說? 然後被武俠、神話遊戲的系統設定比課文還熟?

金庸小說,很多地方也都是中國文學的極高展現。很多地方甚至不比我們半文言的文體還簡單。但是大家寧願看金庸,不看國文課本,我想問題不是文言文,而是教授文言文的方式。

所以問題顯然不是國文或文言文的本質不好,那又為何拿它開刀?

別忘了,當日本孩子規定一定要練書法時,我們捨棄了。
當外國流行擁抱中文時,我們正在向外推。
而我們現在回頭努力想找回當年那些被打壓而減少使用的母語時,我們正花費多少成本?
.
今天慢慢讓文言文退出教育體系裡,幾十年後我們又要花多少代價來訓練人去學習寫公文或閱讀較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
.
又或者當我們的孩子只會一窩蜂的沉迷、研發、使用大量看來莫名其妙的網路語言時,我們就應該有點警醒了。

#而且別以為國文以外就不用文言文了。文言文在生活中的使用遠遠超乎大家的想像,不信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題目 : 科學教育觀點:高中國文不應減少文言文

.
.
====

#如果問題不是出在文言文身上
#是否就是另外有政治性目的呢
#那這些人到底學會了哪一個南島語言或是原住民母語了

#圖片是從網路上抓的,版權在創作者身上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被很多人誤解了

很多人都覺得詞彙中帶個“狗”字就都是貶損意,畢竟在華人的世界裡,很多罵人的語句都是帶著“狗”字;但這也不是全然如此的。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一則新聞裡面說有網友聯署要政府改時區,可見以下新聞 :

新聞標題 :「中原標準時間」也要被消失?

新聞網址 : https://tw.news.yahoo.com/%E4%B8%AD%E5%8E%9F%E6%A8%99%E6%BA%96%E6%99%82%E9%96%93-%E4%B9%9F%E8%A6%81%E8%A2%AB%E6%B6%88%E5%A4%B1-215010216.html

我一直覺得這件事很有趣,但當時還在忙投稿參賽的事,所以一直沒寫;今天就來議議吧。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務業佔台灣GDP的七成(69.16%),也是養活最多台灣勞動人口的行業別。


甚至連我自己都從事過服務業(主要是餐飲)很長一段時間,但在這行業別中的所見所聞與我離開這個產業成為“客人”的角色,再回頭來看這十幾年來服務業的轉變,其實我常常想問一個問題:
我們到底需要的,是哪一種服務業?

三天前,我去了好久沒去的廟裡走一走,途中在王品旗下一間平價火鍋店打發午餐。套餐送上的菜盤中給的是高麗菜與小白菜。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與其要問「台灣人和解了嗎?」
為何不問問「不讓台灣人和解的人,到底是誰?」

如果我們可以藉由炒作,而陷在一個話題裡面長達數十年而無法跳出來從不同角度思考,我們怎能確定自己的選擇是正確或是客觀的?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點多 ,轉台轉到新聞台 ,停下來看一下 。

第一則 :警察開單遇到刁民挑釁 ,仍很有耐心勸導完成開單 。

 
第二則:公車司機上國道 ,要求乘客補票 ,口氣大 ,態度不好 。
 

第三則 ,我只聽到主播說:不只 ………(沒注意聽 ),連服務業都有奧客 ,下面一則新聞是 ………

聽到這裡 ,我就轉台了 。
 

台灣沒有更重要的新聞了嗎 ?
 

整個世界都沒有更值得關注的事了嗎 ?

新聞這樣做 ,再來做專題報導台灣年輕人的視野不足 ,沒有國際觀 ………?
 

餵孩子吃垃圾食物 ,再來嫌他身體虛弱 ,體態不好…………這邏輯對嗎 ?

真的受不了一堆後續追蹤 ,講的鉅細靡遺的意義是什麼 ?
 

我們想知道的是新聞 ,不是故事 。
 

對我來說 ,新聞我只想知道三件事:

一是知道事發的人事時地物 。
 

二是判決或處理的結果 。三是簡單後續追蹤(傷者復原 ,事務的改善 ,法規的修改之類 ……)
 

其它的故事、推敲、偵辦花絮等“故事”,就留給《臺灣變色龍》、《新聞龍捲風》、《玫瑰捅你眼》,或是《臺灣刑事偵緝檔案》之類的節目去發揮就好了 。

就像是,跆拳道少年為了小錢成為殺人共犯 。
 

只要讓我們知道事發經過 、抓到沒有?若干日子之後追蹤一下判刑與執行結果就好 。
 

我沒興趣知道他以前的教練怎麼想法 ?以前同學或鄰居對他如何觀感 ?

也不想知道 ,那個受害人的背景故事 ,或是家屬心情(碰到這種事 ,誰會心情好 ?);更不想看到被害者家屬已經傷心欲絕,記者還要把攝影機推到他面前,然後問他 : 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

我也不懂 鄭捷被抓當時 ,為何會有記者去分享他身上帶著那張“青眼白龍”遊戲卡片的攻擊力有多強 ?屬性有多邪惡 ?代表意義是什麼 ?

更不用提還有很多新聞去報什麼行車記錄器錄下的摔車瞬間 ,什麼有人在重型機車上留下紙條說“你的車好炫”之類的話(只是如此 。車沒被偷 ,也沒被破壞 ,只是被放紙條也能鬧上新聞,後續報導還有兩趴 ……)

我們的新聞不論是深度、廣度或是高度都不夠。
 

甚至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不知道到底是我們很笨 ,所以記者覺得我們只能看懂這種水準的新聞 ,來附和我們?
 

還是記者跟編輯主管的程度只得如此 ,所以做出這種報導 ,還排的上ON 檔?

還是我該自我安慰 ,台灣無大事 ,所以新聞綜藝化 以期順利接上後面的八點檔時段來娛樂大眾 。

一個七點檔的概念 ??
 

唉 …端午節快樂啦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代一直在往前走,從科技、醫學等方面來看確實是一直進步的;但除此之外有些面向是退步的(人心)有些則是循環的。

是的,有些問題從古至今都在循環的發生,是以在歷史學裡有「循環史觀」的理論。

我不準備扯得太高深,免得大家上班偷上臉書看到睡著。

 但對我來說,我認為歷史是「線性史觀」(指發生的事不會再重複發生)中包含著「循環史觀」。

我想說的是,時代雖然不斷前進,但很多問題是不斷重複的。能解決的就能繼續往前走,否則就會開始陷入混亂。

當然,一個國家社會會敗亡,不會是單一原因;雖然我們可以提出幾個爛到見骨的例子當作歸因,但實際上是很多地方一起壞,才會讓國家整個癱瘓。就有點像是很多死於全身細菌感染的人,其實有更多器官早就發生問題,失去作用。

(忍一下,先不要睡)

 以前國家敗亡的問題通常不出經濟、社會、民生、政治,這些問題也發生在現在的國家;但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我們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先進"了。

以前的人壽命不長,古語有云:「人過五十不算夭」,能活到六十歲的壽宴就能稱為「大壽」了。但現在,勞工退休年齡都可以上看65了,這表示活過60歲已經是基本門檻了。

大家似乎覺得這很理所當然。

 

但大家可能忽略的是,在中國古代平均年齡大概就是四十幾歲。姑且不說這麼遠,就拿我們國家的人來看。

民國50年,以前走過戰亂的台灣漸漸穩定,雖然還處於白色恐怖期間,但至少在政治以外的領域,已經進入努力工作就能養家活口、安身立命的年代。此時的台灣開始進入穩定階段,經濟漸漸改為出口擴張代表慢慢賺的到錢了。

在此之後,才有能力去統計平均壽命;以安定(相對於戰亂)為條件的情況下,統計平均壽命也才有意義。

民國59年第一張簡易生命表出現,當時男性平均可以活到66,女性是71(民國69年,男性來到69,女性74)

民國79年,是我長大的年代,當時的男性是71,女性是76。但一般也都是七十左右就翹辮子了。此刻的日本,開始傳出長壽之國的稱呼。大家都開始羨慕並前往取經,想要讓自己也變得長壽。畢竟,中國人講的無非是包含著福、祿、壽、喜在內的人生四瑞。

在這樣的前提下,想辦法"活得久"變成人生的極端目標;但直到這二十年來,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長壽的品質才成為顯學,因為到了民國99年,男性來到76,女性已經突破82歲。

這時候,大家忽然發現,活太久居然也會變成社會問題之一。

 

畢竟,就算工作到65歲,領個三百萬退休金,那活到80歲的人,每個月平均只有不到17000塊可以分配。這還不包括可能投資失利或是一開始有錢就出手闊綽,甚至是看病吃藥的支出。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子女的贍養,老年後變的窮困似乎就是可以預期出現的情形。

於是就出現兩種較負面的想法。一種是飢寒下起的盜心,另一種就是文章裡說的,犯了罪政府就會養自己。(這種觀念一般在長期關押,以至於與社會脫節的更生人身上)

 而後者弔詭的地方便於原本被設計拿來處罰隔離犯罪者的司法制度,竟然開始出現社會福利功能。

只是,有頭髮,誰又想當禿子呢?大家都想當良民,若不是迫不得已,誰會想當罪犯?

長期以來,人類以長壽為目標。這是幾千年來不容易辦到的事。但現在很多人都可以輕易辦到後,赫然發現老來窮,比死更恐怖。

 

姑且不論社會勞動力結構的失衡,當老人家必須以犯罪問題來解決生計問題的時候,表示社會福利制度失靈了。當我們努力把平均壽命延長,卻沒有相對的策略去應付這些增加後的低勞動能力人口;其實就跟政府鼓勵生產,卻沒有相對的策略去處理隨之而來的托嬰、教育、就業等人口增加的問題一樣。兩者都是很恐怖的,兩者也都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歷史跟時代還在不斷變動,學習歷史的一個積極意義就在於可以歸結出過去,以面對將來;但這個古代不曾出現的問題,將來將成為我們的大問題。

在大家追求長壽的幾千年來,科技突飛猛進的幾十年前,又有誰想過這個問題呢

今日的日本,明日的台灣;將來全世界也將面臨這些問題。

 

 

相關文章連結 :【看看日本想想台灣】日本老人悲歌:「只要犯罪,國家就會養我了…」

(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international/20160328/37095073)

 

出自:2016/3/29「個人臉書專頁」

 

====
個人臉書專頁 :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臉書個人專頁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臉書文章搶先看,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女人在抱怨自己受到性別歧視時,有時也要想想自己因為性別而取得的優勢,而這種優勢正是在男女平權的社會中才能取得的。

例如,那個角色扮演的林采緹。我對她的印象大約就是以下三、四個,除了之前角色扮演蛇姬、拍寫真照片、壹周刊說她整形(整形前其實頗雷人)之外,我實在不知道她到底做過些甚麼、或有甚麼專長或作品。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上個月底有一則新聞讓我覺得很特別,而且是那種值得大家停下忙碌腳步想想的那種"特別",由於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這則新聞,所以我先將這則新聞貼給大家看看:

遼寧孤獨老婦玩馬桶 2月抽走98噸水[1]

遼寧一位宋姓老婦人第一次進城,發現兒子家有件新奇的東西,那就是抽水馬桶。她以為抽水馬桶的水跟從村井水一樣不用錢,加上家裡經常沒人,無聊就蹲在馬桶旁按一下開關,兩個月的時間裡抽走98噸水。她說,每次按完之後,都覺得挺有意思。

《中國廣播網》報導,68歲的宋婦現居於南關嶺街道姚興社區,年前兒子把她從農村接到大連過年,年後她也一直沒有回老家。兒子表示,這個季節老家條件有限,不如城裡居住條件好,想讓老媽在大連多住些日子。

前幾天,兒子下班回家,看見門上貼了張單子,仔細一看是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到他家去抄表後的紀錄,上面的數字嚇了他一跳,兩個月竟然用了98噸水,「我們家從來都沒有用過那麼多水,關鍵最近家裡也沒有特別用水的地方呀。」

兒子向自來水公司確認,也找了社區管理人員檢查房子,沒有檢查到哪裡漏水,直到放假在家,才發現母親上完廁所按一下馬桶,不到5分鐘又進廁所按了一下。

宋婦說,她是第一次看見抽水馬桶這個東西,感覺特別神奇,一按開關,馬上就有水出來,而且沖馬桶的水不是從自來水管裡流出來的,而是跟農村井裡抽出來的水一樣,「井裡的水不花錢,所以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事就過來按一下,每次按完以後,都覺得挺有意思。」

聽完這番話,兒子終於明白自己家怎麼用了那麼多水,但他沒有明確提出浪費水的事,只是告訴母親,總按馬桶的抽水開關,影響開關的使用壽命,馬桶容易壞,壞了不好修理。「自從我這樣告訴她以後,她按抽水馬桶開關的次數明顯減少了。」

 

這則新聞乍看下是很有趣的,有趣的是裡面的老婦人(以及她的行為),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一點也不有趣,因為這種浪費的行為是相當不可取的。只是我們在譴責這樣行為之時,還必須看看這個老婦的兒子,這也是我想討論的部分,但在討論之前,我還要說說另一個故事。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許多的弟子,這些弟子群中充斥著各種階級的人,而對這些階級不同、身分背景不同、生活條件不同,甚至是智商、領悟力都不大相同的弟子們,身為老師的孔子以「有教無類」的態度包納了這一干來自天地雲泥之間的弟子,更對他們採取了一個很重要且留傳至今的教學概念--「因材施教」。

在這個概念裡面,孔子因為每個人在先天後天條件上的不同,給予他們不同的啟發與指導,這些指導的中心概念是明確的,但他演繹、講述的方式與呈現是不同的。

簡單的來說,這些弟子透過實踐這些看似不同的行為,卻能得到同樣的意義與效果。這其中最經典的例子便是孔子「論孝」。

某一天,孔子的弟子孟懿子[2]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孔子回答他:「不要違背禮節。

後來,當孔子出門在外時,對著駕車的樊遲[3]說:「那天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不要違背禮節”就好。

樊遲就反問:「那什麼是不要違背禮節呢?

孔子回答:「父母活著的時候,以禮來服侍他;父母死去時,以禮來埋葬他、祭拜他。

又有一天,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來向孔子請教什麼是“孝”,孔子則是回答:「父母唯一擔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後人引申認為孔子認為孩子自身的品性要好,不要讓父母操心,如能做到,則父母親就只要擔心孩子的健康就好;而孩子也要注意自己的健康,別讓父母擔心。)

而同一個問題讓子遊[4]來發問時,孔子卻是回答:「現代人所謂的孝順,只是能奉養父母就算是了,但是人也養狗養馬,所以如果對父母只能做到能夠奉養而不誠心孝敬的話,那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而最後,子夏[5]來問孝,孔子便說:「侍奉父母能經常和顏悅色是最難的。如果僅僅做到“有事讓孩子為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先去享受”的程度,但子女卻擺了一張臭臉,難道這也能算孝嗎?

 

所以在孔子的眼中,孝的表現能有很多形式,但中心目的是相同的。在說明了這些點以後,我們再回來看這則新聞。

要是認真算算,新聞中說這個老媽媽浪費了98噸的水,其實換算起來就是水表的98度,在我國的水費計算中,貴的縣市一度是十塊錢上下,便宜的縣市大約四五塊,換算起來兩個月就是一千塊不到。

要是家裡開洗衣店的、有游泳池的、習慣天天泡澡的(劉若英就說自己天天泡澡),都很容易輕易的花掉這些水資源。所以單就金額來說98噸的水不會很大,會覺得很驚訝的人是因為自己沒仔細看過水費單(或是自己從沒繳過水費),所以被"98"這個數字嚇到了。

而為何說這個金額不離譜,是因為出去吃一頓就超過這個數字的大有人在(上次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盧絲葵的帳單,一客牛排要2400,三個人一頓就吃了8000,這是很多人一個月25%~35%的月薪。)

但就水資源來說,是很可觀的。98噸的水=98000公升=98000000毫升,也就是說可以裝滿163333瓶的一般寶特瓶(像多喝水的瓶子就是這個容量,也差不多就是13611箱的瓶裝多喝水)

以印度等條件比較不好的、很缺水的國家來說,這些乾淨的、可直接飲用的水能養活很多人,就這樣放給它白白流掉實在很可惜。

 

只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新聞裡的兒子處理事情的方式。

對一般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覺得這個老媽媽浪費水源,會覺得這個孩子為何不把話說清楚,但如果我們知道她的背景,就能知道這個老媽媽的老家可是連抽水馬桶都沒有,說不定還很可能是那種無水無電的近古代式建築」,你怎麼能寄望一個連抽水馬桶都沒有的老太太去瞭解"水資源"這類的環保議題呢?

對他們來說,水是天給的、是地底冒出來的,是免費的

 

那如果孩子真的將媽媽念了一頓,還告訴她水要錢,所以這樣會很花錢,那媽媽也肯定會很傷心,至於會有甚麼反應?網友們給了我們幾個可能性的猜測:

「對於一個什麼都不懂得人去罵他對嗎?更何況是自己的媽媽,說了實話搞不好讓媽媽自責的跑回去鄉下」

就怕說了重話他老媽以後不敢沖馬桶了,拉滿了屎也不沖

 

以上這些雖然有點誇張,但這確實是可能發生的。何況,老媽媽就是不懂,孝順的把她接來住的兒子也不大可能就這麼數落她。

是以,這個兒子用媽媽聽的懂、能接受的方式,委婉的說出事情。

這是很有智慧的,對一個可能書念不多的老人家來說,重點不在有沒有"說清楚",而是有沒有對這件事產生嚇阻作用」,進而產生他想要達到的效果

對這孩子來說水是來來去去的東西,繳點錢不心疼,但是對媽媽來說天天擺在那裡的馬桶要是壞了,那一筆的支出就會很有感覺(我家之前馬桶堵住了,工人來通,通完了以後說要敲開來才能弄,開價六千...)

反正最後老媽媽想到要花錢修或買新的有被嚇到了、有改善了就好。

 

只是這兒子便在有意無意之間做到了一件很難的事,那就是孔子說的色難。

且他既是和顏悅色,也是誠心孝敬,最後也達到效果了。

我想這種溝通技巧與孝心是值得敬佩的。

 

(圖片採自於新聞照片。)

 

 

 

[2] 魯國大氏孟孫氏的第九代宗主,姓姬,名無忌。

[3] 樊須,字子遲,孔子弟子之一。

[4] 言偃,字子遊,孔門十哲之一,以文學著稱。

[5] 卜商,字子夏,是孔子著名弟子,也是孔門十哲之一,是當代有名的教育家與文史家。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 : 你能一眼分出以上這八隻,是狼還是狗嗎??)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新聞是說中國大陸山東省有狼出沒,這些狼會攻擊家畜,甚至咬死幾個人,這使當地引起很大的恐慌,而地方政府也發動大量人力去搜尋,期間有打死過幾隻,但最後去送去給專家檢定都發現那不是狼,是哈士奇……(本文最後有幾則相關新聞)

這還挺烏龍的。所以新聞一貼出來,網友就上來留個言、笑一笑,但是留言看多了,你會發現一件事,那就是:大家好像都很搞的懂「狼」與「哈士奇」之間的差異。以下截取幾則留言給大家看看:

ching:「可憐的主人可憐的哈士奇,狼狗不分的腦弱官員

路人甲:「沒常識也要看看電視ㄚ!!!!(所以他光是看電視就能知道兩者之間的差異嗎?)

士杰:「大陸人眼睛是長在頭頂歐,差那麼多也看錯,是沒有常識嗎(差很多嗎?很想請他指教一下到底差異在哪裡)

小張:「哈士奇跟狼,會很難分辨嗎,真的是包子、奶子 傻傻分不清嗎?

終生投資幾千元,換得一輩子收入:「怎可能~狼和狗會傻傻分不清?(太棒了,請上去試試分辨那八隻)

kan:「周錫瑋也是這樣的兩百五!!!(曾經上山打老虎的周錫瑋,躺著也中槍)

而下面這個網友更是講的他好像是專家似的……

別逼我出草:「(前略)……但是就這樣把疑似狼的哈士奇殺光...跟德國當初撲殺高加索犬,中國當初捕殺藏熬的野蠻行為有何不同?哈士奇犬跟狼很難分辨?光看爪,頭骨構造,牙齒還分不出來能以專家自居?接連幾例居然都是先殺後判...看了真是感到人類的偉大無可比擬,難怪成為地球主宰 (人家是去獵狼,不是去做保育研究,專家去幹嘛?跑都沒比別人跑的快,新聞裡面也說是警察後來將屍體送驗,這才是專家該做的事;況且如果專家就在現場,還需要送驗嗎?)

 

看起來大家真的都很瞭,是這樣嗎?

如果稍微找一下資料就可以知道,狼在亞洲地區的分布挺廣,例如在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中國與蒙古地區都有(歐、非、北美更是多,所以常常可以在歐洲童話裡面看見牠)

而在台灣雖然有很多的呆彎郎(“台灣人”這個詞彙的台語發音),但並沒有台灣原生種的狼,而台灣所能看見的所有狼,全都是外國進口的,或是被我們國人所製造的(野狼125或是“胎哥郎”後者通常用來指一個人很骯髒)

所以,我不懷疑大家常常看到哈士奇,但我肯定大家不常看到狼,而且是近距離的看到狼。

狼的生理特徵是甚麼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牠的生理特徵有:「體型瘦長,有力的動物。有大而深的肋骨架、傾斜的背、腹部內縮、頸部肌肉有力。四肢長而強健,和相對小的腳掌。每隻前掌各有五趾,後掌有四趾。前肢看起來像是壓入胸腔,肘部向內,而腳掌向外。雌狼的前額與嘴比較窄,頸部較薄、腿較短、肩部不如雄狼厚實。

這樣講,你有概念了嗎

所以下次看到這樣的生物,你能夠從這些敘述來判斷他是狼是狗了嗎?

別要唬爛了啦!!

這些特徵,很多狗種也會有。

 

還好維基百科也有提出狼與狗之間的差異,我們來看一下:「牠們的體形類似德國牧羊犬或哈士奇,但從orbital angle 40°~45° 而非 53°~60° 可以分辨。同時狼的頭與牙齒都比較大。耳朵較短,和比例上較小的腦、腳掌墊上缺乏汗腺。

在這裡要先解釋一下什麼是orbital angle」,這是指「眼眶角度」,也就是說可以從眼睛的角度來分辨兩者不同,但我想請問一下,你能用肉眼分辨出一隻距離你20公尺的大型動物的眼睛角度是40°~45° 還是53°~60°嗎?不要唬爛了啦!!

(PS20公尺不算很遠的距離,差不多是投手到捕手手套的距離,也差不多是4台計程車頭尾相接排成一排的距離,牠要在這個距離下追你,大概就是四秒鐘以內就能抓到你,也就是說你肯定跑不了。而亞洲的狼大約在25公斤上下,狗超過這種體重都是大型犬,而哈士奇的體重,雄性大約是20~27kg、雌的大約是16~23kg,也就是說:跟狼很相近,體型看來就差不多。)

 

先別說很多人上小學拿著量角器量作業本題目都還會量錯,怎可能用看的看角度差異;要是你真的能用肉眼分辨出來,那我勸你還是利用這個時間快跑比較實際。

此外,上面說狼的頭與牙齒比較大、耳朵比較短等特徵,但這全都是比較性的敘述,也就是說:除非你同時遇到一隻狼與一隻哈士奇,不然你怎麼比較?與其有時間比較,趕快跑不是比較實在嗎?

整體來說,能一眼看出其中不同的,大概只有動物園裡狼圈管理員(而且他家還要剛好有養哈士奇)與動物學家吧(我敢肯定連專科出身的獸醫也不一定能一眼就分辨的出來)

 

再從其它角度來看,要是你家附近有人被狼咬死,你一個人晚上出門,看到一隻狐狸狗跑出來也肯定能嚇的你拔腿就跑,這就是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或是看到黑影就開槍的生理心理現象啊。

況且不論是狼是狗,跑起來都快,猛一出沒,只有一點點時間,你連跑都嫌時間不夠了,要如何很鎮定冷靜的從他的牙齒、頭骨構造、爪子,甚至是眼睛角度來分辨牠是有害的狼?還是無害的哈士奇?

要牠真的是狗,你跑了可能不會有太多安全問題。但要牠真的是狼,你不認為你先跑比較實在嗎還是要蹲在那邊研究一下牠是狼是狗

再退一百萬步來說,誰都會本能的把自身安危當首要,看到類似的、疑似的動物出沒,就是先跑再說。而且看到牠真的會攻擊家畜致死,也是先撲殺再說,免得牠對人畜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

所以我不認為山東的公安打死哈士奇是一件值得大驚小怪的事,你明知道現在大家都在抓狼,就要把你家長的很像狼的哈士奇關好;明知道牠很像狼,還放著給牠亂跑,被打死也只能自己認了。

你如果還要堅持狼與哈士奇的長相差很多,那我在上面放有好幾張照片,你不妨試看看你是否能一眼認出其中的不同(答案會公布在最後)

如果你能一眼就看出來,那我勸你趕快辭去現在的工作,改去做動物相關的研究與工作,別浪費你的天賦了。如果不能,那就少嘴砲點,不要人家在那裏抓的流血、流汗,你在那裡說的嘴角全泡(台語發音)

 

最後,我想起了清朝時的紀曉嵐曾經提出一個分辨狼與狗的方式,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妙答,在這裡說一下,當做是最後的結尾。

當年紀曉嵐當禮部侍郎的時候,有一天與尚書和御史一同上街。

三人聊著聊著,忽然在街上看見一隻狗,那尚書便想要藉此損一損紀曉嵐,於是他便指著那條狗說:「咦,是狼是狗?(諧音同侍郎是狗)

聰明的紀曉嵐一聽就知道尚書在損他,但他當下也不動聲色的說:「分辨狗或狼有很簡單。尾巴下垂是狼,上豎是狗。(諧音同尚書是狗)

在一旁的御史聽完大笑,但此時紀曉嵐又不慌不忙的接著又說道:「另一種分辨的方法就是看牠的食性。狼是遇肉吃肉,狗則遇屎吃屎。(諧音同御史吃屎)

這下子連御史也閉嘴了。

 

 

PS:這則笑話通常被人認為是紀曉嵐的傑作,但這卻是誤植的。紀曉嵐從來沒有當過禮部侍郎,他只當過兵部侍郎與禮部尚書(尚書是各部中最大的主管,侍郎是他的下屬),而且就算他是侍郎,也不一定敢這麼詆毀(自部或他部的)上司。

PS2:還是老話一句,如果遇上了類似的東西出沒,與其有時間觀察牠的尾巴是上豎還是下垂、是吃屎還是吃肉,還不如先跑再說吧。

PS3從上排到下分別是:狼、哈士奇、狼、狼犬、狼、捷克狼犬、哈士奇、德國狼犬。你猜對了嗎?如果不對,也不要急著訓練你的辨識能力,訓練你的逃跑速度會比較實在一點。

 

 

 

 

 

山東再擊斃「疑似狼」 網友調侃:哈士奇快不夠用了!

ETtoday – 2012年3月28日 上午10:03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繼山東棗莊被捕「母狼」證實是哈士奇後,山東鄒城警方又擊斃了一隻「疑似狼」的動物,根據警方表示,這隻狼進入村民家中咬死雞。不過,當晚有村民報警稱自家哈士奇失。消息傳出,引發網友大量關注,有人調侃道:「又來了,哈士奇明顯不夠用了!」

《中新網》報導,26日上午,山東濟寧鄒城市香城鎮張桃園村,一位村民在幹活時發現一隻「疑似狼」的動物,隨後另一位女士也發現家中有一隻疑似狼的動物進來偷雞吃,又沿著村裡往泉山方向跑了。

當天下午,香城鎮派出所員警兵分兩路,上山圍捕這隻「疑似狼」,將牠擊斃。然而,當晚9點左右,有村民報警稱自家的哈士奇丟了,但因「證據不足」, 警方並未採信。派出所一名負責人解釋,「如果真是一隻狗,在村裡沒人管,咬死了一隻雞,有危害到村民的可能,被擊斃並不過分。」

消息一傳出,引發網友大量關注,再配上被擊斃的「狼」的照片,網友紛紛感嘆「那分明是一隻哈士奇」。也有網友聯想到之前棗莊滕州被捕的哈士奇,「山東狼又來了,哈士奇明顯不夠用。」

對此,派出所一名值班人員表示,員警確實擊斃了一隻「疑似狼」的動物,也確實有村民報警稱自家的哈士奇丟失,但因為自己當時不在現場,所以也沒有看到被擊斃的動物是什麼樣子。「現在已經送去給專家鑒定了,其他情況還不知道。」

據悉,滕州日前連續發生5起疑似狼傷人事件,造成25傷;19日,警方大陣仗將這隻狼擊斃。不過,警方23日再活捉了一隻母白狼,照片一刊出,一位王先生稱這根本是他家走失的哈士奇,名叫Lady,性格溫馴。經當地動物專家鑑定,確實是一隻哈士奇。

http://tw.news.yahoo.com/%E5%B1%B1%E6%9D%B1%E5%86%8D%E6%93%8A%E6%96%83-%E7%96%91%E4%BC%BC%E7%8B%BC-%E7%B6%B2%E5%8F%8B%E8%AA%BF%E4%BE%83-%E5%93%88%E5%A3%AB%E5%A5%87%E5%BF%AB%E4%B8%8D%E5%A4%A0%E7%94%A8%E4%BA%86-020300724.html

 

山東灰太狼咬人 居民心惶惶

中廣新聞網 – 2012321日 上午11:29

香港太陽報報導,大陸山東「棗莊市」,出現好幾起野狼咬人事件,六天內至少造成兩死五傷,讓附近村民人心惶惶。報導說,日前棗莊市出動了上百名員警,聯合圍剿,果然殺了一匹惡狼,居民還特別放鞭炮慶祝,不過他們仍然擔心,惡狼會不時出沒。

報導說,「棗莊市」的「毛宅村」,上星期三最先出現狼咬人事件,有兩名八歲與九歲的孩童,在放學回家途中遇襲,一名男童不治身亡,女童的頭顱被咬出了九個傷口,還待在醫院裡。

據報導,被殺的灰狼體型碩大,要攻擊人是很容易的。由於棗莊市周邊,山區連綿,民眾很擔心日後還會發生狼咬人事件。

http://tw.news.yahoo.com/%E5%B1%B1%E6%9D%B1%E7%81%B0%E5%A4%AA%E7%8B%BC%E5%92%AC%E4%BA%BA-%E5%B1%85%E6%B0%91%E5%BF%83%E6%83%B6%E6%83%B6-032929203.html

狼來了!咬死老婦 警開2槍擊斃

東森新聞 – 2012321日 上午8:39

狼來了!這可不是在騙人,大陸山東南辛村,19號出現了一匹狼,把一名62歲的老婦人咬死,警方派出100名警力,和村民合力圍捕這匹大灰狼,最後是跑了20公里,警方開了兩槍,擊斃這匹咬死人的大野狼。

山 東棗莊的村民使勁往前跑,手上都還拿根棍子,因為有人大喊狼來了。新聞片段:「只見灰白色的影子,在地面上飛奔,避開人群,準備向村裡跑,這時鄉鎮領導和 特警也趕到現場,和村民一起圍捕這隻狼。」這可不是騙人的小孩,畫面上可以看到一匹又大又肥的灰狼,就在草坪上飛奔,村民和警方一擁而上,要想辦法逮住這 隻灰狼,因為19號早上,有一名62歲的婦人在田裡拔菜,遭到這隻灰狼攻擊而被咬死,讓村民每個人心惶惶。

警方接獲報案,派出一百多名警力 要圍捕這隻灰狼,不過灰狼很狡猾,沿著河岸跑了20多公里,最後警方開了兩槍,才把灰狼擊斃,灰狼遭到擊斃後,被綁在竹棍上帶回村裡,村民還放鞭炮慶祝, 不過這狼到底打哪來的?還有沒有其他同夥,警方也還要再調查,以免狼來了,咬死人的意外再次發生。

http://tw.news.yahoo.com/%E7%8B%BC%E4%BE%86%E4%BA%86-%E5%92%AC%E6%AD%BB%E8%80%81%E5%A9%A6-%E8%AD%A6%E9%96%8B2%E6%A7%8D%E6%93%8A%E6%96%83-003927179.html

棗莊捕獲殺人狼? 山東民眾:牠是我家哈士奇

ETtoday – 2012年3月25日 上午10:00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山東日前發生疑似狼傷人事件,造成25傷,山東警方也在19日於棗莊滕州擊斃一隻大灰狼,雖然當地居民歡欣放鞭炮,但警方無法確定擊斃的狼是否就 是殺人狼。就在23日,棗莊警方再度捕獲一隻狼,動物園工作人員也鑑定牠是5歲的白色母狼,未料,現有民眾出面表示,「牠是我的哈士奇,名叫Lady。」

據《大河網》報導,約在23日中午,滕州市警方根據群眾報案,在當地一條山路上圍捕活捉了一隻母狼,當地動物園方鑑定後,判定牠是5歲的母狼、身長1公尺左右,也將牠安置在滕州市人民公園。不過,滕州王姓市民看見網路上PO出的「母狼」照片後,立刻跳出來駁斥。

王先生指出,牠是他所養的寵物哈士奇,名字叫做Lady,性格溫馴,不小心從家裡跑出後走失。報導指出,由於當地狼咬人事件頻傳,造成人心惶惶,群眾追捕Lady的過程中,還不小心把牠打傷;王先生心急地說,他目前正在和動物園方面交涉,希望早點把Lady帶回家。

http://tw.news.yahoo.com/%E6%A3%97%E8%8E%8A%E6%8D%95%E7%8D%B2%E6%AE%BA%E4%BA%BA%E7%8B%BC-%E5%B1%B1%E6%9D%B1%E6%B0%91%E7%9C%BE-%E7%89%A0%E6%98%AF%E6%88%91%E5%AE%B6%E5%93%88%E5%A3%AB%E5%A5%87-020000917.html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起床後看到兩則新聞,在心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我已經忘了我有多久沒有好好的看完一部連續劇了,在我國小的時候有八點檔、六點檔,所以家人看我就跟著看,看了《愛》(金素梅等人演的)、《太陽花》(這好像是十點的)、《不了情》(好像還是金素梅)、《國姓爺》(趙樹海演鄭成功)、《劉伯溫傳奇》(張復健的)、《掌聲響起》(吳靜嫻),那時候也還沒有長壽連續劇,所以每看一陣子就要帶著濃濃的惆悵迎接完結篇的到來,然後看看新的預告片有誰演、吸不吸引我。

曾幾何時,那些大牌演員都不見了,那種激勵人心或發人深省的劇情消失了,我也上國中,每天練柔道的我沒有再追蹤過連續劇,也就不再關心連續劇的發展。

後來偶爾打開電視,或是留意網路新聞,就發現那些硬底子演員被取而代之了,但不是換上更硬的演員,而是當紅的偶像,那些製作人完全不管那些人會演不會演,只管他們當不當紅,只要紅就把他們湊一湊,再套上一堆情情愛愛,也就是一部偶像劇了……他們甚至連台詞都念不好。

到現在我偶而留意一下演員們,還在檯面上的演員、能叫人激賞的演員,如果稍做觀察,就會發現他們大抵上都具有舞台劇背景(羅北安、樊光耀、劉亮佐,早期的金士傑、李立群都不例外)

其他的還是那些連台詞都念不好的演員。(在長壽連續劇裡,他們的專長就只有露出兇狠的表情、念念刻薄的台詞…)

 

在事隔十多年後,我才再度看了一部連續劇《白色巨塔》,但那也是因為侯文詠的原著,而且裡面還有戴立忍、張國柱、吳孟達、張魁、劉亮佐等硬底子演員。整部片看完了讓我對這些演員的詮釋感到驚艷與激賞,看著這些人飆戲讓人大呼過癮,但是編劇最後改掉了侯文詠原本安排的結局,想搞的皆大歡喜中又有點淡淡的哀傷,但也沒處理好,反而敗壞了侯文詠在作品中的「浪漫主義風格」(浪漫主義不是只情情愛愛,而是指包含著死亡、分離等負面元素,營造出的正面效果,像《羅密歐與茱麗葉》、《少年維特的煩惱》、《投名狀》等都是以主角的死做為結束,哀傷之餘卻激盪出更多的省思與回味),實在是畫蛇添足+畫虎不成反類犬。

發現了嗎? 我沒有提到張均甯、言承旭,對我來說這對男女主角其實是這部片的敗筆,如果你看過小說會發現言承旭沒有表現出蘇怡華的掙扎,連念台詞都不具張力(整部片的最後在罵實習醫生時,罵起人來也不痛,像是耍任性的小孩,而不是宣洩自己的不滿),嚴格上找他來演是因為票房考量吧。

而張均甯則是另一個票房考量的結果,而且念台詞超級生硬(這個毛病在他後來的戲裡面也一直沒進步,唯一有處理好的地方是她在醫院走廊向主角傾訴他當年的外遇),但她是適合關欣這個角色的,因為這個角色就是冷淡且自以為很理性(但最不理性的人卻是她);既合適也不合適,這聽起來有點矛盾,但你想想《頭文字D》就好,裡面的周杰倫也沒有演技可言(這也是黃秋生說過的),但他演起來卻很適合,因為藤原拓海就是沒有表情,然後飆車耍酷就好,所以周杰倫那張像是千萬債主的臉再配上下拖的嘴角就很適合,他只是演到適合他的角色,他扮自己就好,不需要演技。

但整體來說《白色巨塔》還是近年來台灣本土劇的極品佳作。(談戀愛橋段可以快轉跳過,那種皮肉之相的表演,搔不到癢處)

 

除此之外,其他的片除了《那一年的幸福時光》、《倪亞達》以外,幾乎大同小異,不是情情愛愛就是光怪陸離(經典款就不能不看到《萌學園》、《終極三國》那種片,但那本來就是特定市場裡的作品,不能算上正規的連續劇),但共通點就是誰紅就叫誰來演,不考量演技,甚至不挑劇本。更妙的就是如下面新聞所說那些硬底子的老演員只能演這些人的父母,偶而露露臉,說些不痛不癢的台詞,那真的叫做殺雞用牛刀。

 

這些年我看大陸(歷史)劇比較多,那無關愛不愛台灣,愛不愛國,而是裡面的劇情編排與演員表現出來的張力所給人的感覺,會讓你覺得他就是想讓自己變成這個角色,想讓彼此間的對話更有張力 (裡面的演員我幾乎不認識,所以這話可以說的客觀一點)

台灣的年輕(偶像)演員們只想在戲裡耍帥,還想在耍帥以後,可以接下一部戲劇,來繼續耍帥;他們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演員,所以不會努力的把心思與生命澆灌在他的每個角色裡。他們認為自己是藝人,演戲只是自己工作裡的一部份(而不是他們的工作技能),反正拍出來粉絲會看,那就是成功,某些人甚至不在乎自己在這個工作領域有沒有進步,反正拍一些給粉絲看;還可以出出唱片,再主持主持那就可以稱為「全方面的藝人」(最紅的周杰倫,也是在歌唱市場上稱雄,其他電影、導演、製作搞得如何,大家也是以目共睹…),但他們也把同樣的不專業態度帶到這上面來了,他們也不追求歌藝、主持能力的精進(或許你說他們很有心,但看起來真的沒有長進)

 

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的戲劇品質只會一直往下拖。而那些老牌的硬底子演員,極度愛國的就只能在這裡演人家的爸媽,換得片酬養老(更多演員是很潦倒的)。而因為不想留在台灣演人家那個不痛不癢的爸媽,所以往外面去發展、發光自己演技的,或是到了中國或是去了香港(除了寇世勳、歸亞蕾,金士傑、李立群也都在大陸有作品),所以台灣的戲劇這麼搞,到底是想害了誰???

 

而金士傑、李立群真的自認自己是演員,一輩子就在這裡打滾,我記得李立群曾經說過:「舞台劇是培養演技,連續劇是消耗演技」,所以他大多時間都在舞台劇、電影培養,少數接連續劇(即使他的連續劇已經不少了)。這樣的人定位之清楚,至老了都還在努力精進自己(江蕙、張惠妹就是將自己定位為歌手,其努力與影響力也是高不可攀的),比起那些不知所謂的「全方位藝人」來說實在不知道高出幾籌……

 

PS:最近都在努力的改寫論文跟看書,所以很少有時間與心思寫新文章,請大家見諒,我會盡力而為的。

 

 

陳寶國:做戲,一定要對得起觀眾

聯合新聞網更新日期:2011/04/16 09:56 記者王雅蘭/台北報導

「茶館」是陳寶國等了一輩子的角色,也是老舍先生劇本首次改編成電視劇,他感嘆地說:「現在好戲太少,不是諜報就是小三! 」

大陸大腕(大牌)演員陳寶國為宣傳「茶館」首度訪台。他演出的「大宅門」、「茶館」被視為經典戲,除了成功詮釋不同角色,他更堅持做戲得文化傳承、要讓後輩知道父輩是怎麼生活的。

「做戲,一定要對得起觀眾,人間真善美是相同的,戲劇不能是純娛樂,一定要寓教於樂。」陳寶國強調,就算喪失一點收視率,作品經得起時間檢驗,才能對得起觀眾和自己。

從「大宅門」、「漢武大帝」再加上「茶館」,陳寶國從青壯年一路演到老,和陳道明、葛優等明星演員並列,他開玩笑說: 「我是看他們戲長大的,也希望看著他們的戲老去。」

陳寶國的眼中,葛優、陳道明都有童心,像個大男孩,「好演員就是要單純,才能相信。我說煤球是白的,它就是白的,肯相信才能在角色上狂想。」陳寶國至今每天都看一部影片,堅信當演員就要多看、多演、多體會。

記者問他如何看待年輕偶像劇演員?「這是個少年得志的行業! 」他認為,當演員要趁早,把握機會多演多磨鍊,年齡增加就應努力求進步、求角色變化,「否則卅年都演小生,還有誰要看?」

(中間刪減)

演過五種皇帝的他,竟然最不愛演皇帝,愛的是平凡中見偉大的角色,像「茶館」的王掌櫃就是狡猾又世故的人,這種真實人生,他最著迷。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6/2/2pxg5.html

寇世勳、歸亞蕾呢台灣為何留不住大牌?

聯合新聞網更新日期:2011/04/16 09:56 記者褚姵君/台北報導

從大陸到台灣,「茶館」一路主打陳寶國這張牌,看在台灣資深演員眼中非常心酸。

台灣電視劇狂灑狗血、劇型有限,且只重視偶像,逼得台灣資深大腕(大牌)接連出走,包括寇世勳、李立群、張晨光與歸亞蕾等,憑著好演技,這十年已在大陸闖出一片天。

台灣因市場規模有限,在收視率主導下,大致分為長壽本土劇與偶像劇,前者要求演員精通台語;後者劇情多在談情說愛中打轉,演技精湛是其次,首重演員俊美外形與人氣。

十年前八點檔成為長壽本土劇天下後,出現第一批台灣演員出走潮,接下來大陸影視工業高速發展,片酬高、受尊敬、選擇多,使得台星就算離鄉背井,也情願留在大陸打拚。

像寇世勳、李立群與歸亞蕾,約五年前在大陸拍戲,身價一集已逾一萬美金,備受尊敬。反觀如果在台灣,這些資深演員只能演當紅偶像的爸媽。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6/2/2pxg4.html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後暖洋射入窗中,照在床上,當然也照在躺在上面的小抑跟我的身上,我們倆正漫無目的的轉著電視,遙控器在他的手上,頻道不停的跳動..跳動..跳動…盯著螢幕的我其實已經神游別處了!

不知過了多久,小抑一聲驚嘆把我的思緒拉回這房間的電視上了,頻道停留在新聞台,播報著有關南韓的新聞,說的是又有6個人集體自殺的社會案件了,工具則是使用劇毒的雞尾酒!(當然他們不是酗酒而死的,而是在酒裡加了氰化物,一但飲入足以讓人在數分鐘內斃命!)

當然,只要使用方法跟配方正確,在化學變化下自殺成功的機率是非常非常高的,且物品來源極為簡單(前提是方法要正確,不然化學自殺失敗了!導致器官衰敗,那真的會生不如死。)

小抑:「怎老是聽到韓國人集體自殺啊?」

 我:「你說呢?」

小抑聳聳肩:「啊災?!我要是知道還問你個屁啊!」

我:「我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南韓的網路上有所謂的自殺家族,上去的人都有自殺傾向,板主呢?!當然就是教人家怎麼死,跟傳播資訊鼓吹人們自殺!」

 小抑:「很多人上去嗎?」

我:「哇啊災!只知道韓國警方高度關切跟調查了!」

小抑似乎興致來了:「你說說,人為什麼會想自殺啊?」

我一臉不在乎的樣子看著他:「當被某無聊的人拿著無聊的問題一直問個不停時,就會很想自殺!」

 小抑:「‧‧‧‧‧‧‧‧‧」

看著小抑那一付想殺我滅口的樣子我不得不開始動腦:「自殺有三個要素:自殺動機、可以導致死亡的行為、死亡的結局。按這三者的有無及嚴重程度可以區分出以下五種不同的情況:

1、自殺(自殺完成),上述三要素全部齊備。

2、自殺未遂,有自殺動機,也有可導致死亡的行為,但未造成死亡的結局。

3、自殺觀念,只有自殺動機而無相應的行為,當然也就不會造成死亡。

4、偽自殺,有導致死亡的行為,實際上也造成了死亡的結局,但不僅沒有自殺動機﹐連自我傷害的動機也沒有。

5、準自殺,並不真正想死但有自我傷害的意圖,有可以導致死亡的行為但致死的可能性很小,多未造成死亡的結局,但這常常是假的,嚇唬人的,但更多時候嚇人的技術失敗,就不小心自殺成功了。」

 

說到這裡我停了下來:「喂!雜碎!別在我床上吃零食,除非你會給老子掃餅乾屑!」

看到他收起零食我才繼續講:「區別自殺與自殺未遂很重要。幾十年來西方自殺率一直保持穩定,而自殺未遂則迅速增長。自殺者群的自殺動機,總的說來,比自殺未遂者群更加強烈而持久。

自殺者採取的行為大多是幾乎一定要導致死亡的,而自殺未遂者的行為往往致死的可能性不大。自殺未遂者群的平均年齡小,多為年輕的成年人,頻率高峰年齡為20~30歲,30歲左右便急劇下降,此後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下降。自殺者群的平均年齡顯著地要大得多,多為中年人和老年人,頻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整個曲線沒有明顯的峰和谷。

自殺未遂者女性多於男性,而自殺者男性多於女性。從行為和結局看,偽自殺與自殺和自殺未遂很難區別,它的特點是沒有自殺自傷的動機。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病時自認已經成仙,自以為可以飛,遂從五樓窗口往外“飛”,結果只是單純的自以為,當然他一定會掉在地上,人家就都會誤以為他是自殺。某內科住院病人在譫妄狀態中誤將窗戶看作房門,從窗口摔下,表面上也像跳樓自殺。 」

講到這裡我稍微休息一下:「準自殺(一譯類自殺),是種呼救行為,也可以是威脅行為。有人稱之為“玩弄自殺”。準自殺者往往處於精神上的某種困難處境,想用自殺行為引起人們的重視,得到幫助,或改變有關人士的態度以擺脫困境。一旦要求得到滿足,或者度過了危機,也就不再採取自殺行為。

準自殺者的行為往往是明顯的自傷,但導致死亡的可能性很小。也有的在公開場合下做出所謂自殺姿態。如果親友和權威人士不但不予以同情和幫助,反而加以譴責或譏諷,準自殺有可能“弄假成真”,導致悲劇。因此,即使準自殺者的要求不盡合理,有關人士也應真誠予以勸慰,最好請心理衛生專家或精神科醫生給予幫助。」

聽到這邊小抑又發問:「馬的!你這變態!怎麼連這都知道?」

 我:「沒!只是曾在遠流網上看過這一篇文章就記下來了!」

聽到這裡,小抑露出奸狡的笑容:「喔!但是我只是問你人為什麼會想自殺?你幹嘛跟我扯這麼一堆!重點咧?」

 我轉過頭一臉不在乎的看他:「喔!重點來了!自殺的人常常流遺書表示自己是因為想開了才自殺;活著的人卻老是說他想不開;究竟是想開?還是想不開呢?換你說說吧?!」

小抑:「..........」

看著他露出困窘的表情,我知道我又再度勝利了,於是我拿起他手上的餅乾,對他露出勝利的微笑:「我看這問題有的你想囉!還有,你剛剛的表情笑的好賤喔!現在這表情更是經典!呵~呵~呵~呵~」

說完我就帶著餅乾轉身離去,留下滿臉夾雜錯愕而表情複雜的他跟這無解之題;陽光照進來折射屋裡的灰塵,有點霧霧的,看來就像是那令人匪夷所思的迷霧,重重包圍著小抑....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8(s)年中共實施一胎化政策,限制生育數量,一對夫妻只能擁有一個兒子,如果第一胎生女,那可以允許再生第二胎,但第二胎無論生男生女,都不準再生了。不然就要罰錢。


我自己認為這項法規造成三大現象:

一是女嬰數量銳減且價值低賤,據國外統計在大陸有上千萬的女嬰被遺棄致死(甚至在內地有人收購未足月的女嬰回來料理成補品,一盅3000元人民幣)。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夏禕在回台灣時的炮火猛烈,我為他捏了一把冷汗,更為她的帶種而激賞,因為這樣的「冷眼橫對千夫指」的氣概,普世之下除了腦袋不正常的瘋子之外沒幾個人有。

李敖就是這樣的狠腳色,但也有人說他腦袋不正常,但我對這樣感言的人一向很欣賞,至少我並不是這麼帶種的人,但這樣的氣概出現在一個正常人的身上實在很不簡單。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時間:2007/12/18

新聞標題:教師搜書包挨告,國內首例。

內容簡述:螢橋國中有一個雷老師,升旗時以查違禁品的理由搜了學生的書包,這讓家長一氣之下以侵犯隱私權為由,一狀告上法院並求償100萬,目前結果是一審中老師勝訴。

(此段引述)雖然勝訴但雷老師認為,這個案子是拋出一個問號:「老師有權搜書包?」勝訴並非代表所有老師有權搜書包,他建議老師不要搜學生書包;至於產生的校園安全問題,他呼籲,教育主管當局應在現有的辦法中,訂定明確性原則,告訴老師該怎麼做才能兼顧人權與安全。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翻開最近的報紙,聳動的標題寫著: 『台股8000點失守,今年來僅剩漲7點』

內容提到:去年底的收盤指數7,823點,12月17號台股收盤為7,830點。

簡單說:忙了12個月又17天,就差14天就一年。而這年台股的表現到17為止,就只漲了那區區七點。

聽起來好像沒有那麼嚴重,那換個角度說好了。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