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管是戲劇、電影、故事或小說,都有「主題」跟「主旨」的區別。


「主題」講的是劇情、內容、情節;而「主旨」說的是劇情、內容、情節所要表達的意涵。也就是作者要藉由這些事項傳遞出的訊息(大部分的目標是讀者、觀眾)
也就是說,以上這些形式通常都會有一個需要傳達的意義。


如果沒有,就會讓人看了半天不知道這些故事、情節到底在說什麼,而被歸類在“爛片”之列。

當然,有些導演習慣以運鏡、服裝或是場景挑選來營造一種氣氛或畫面;而不再傳遞什麼訊息或意念;所以他們的片或許可以得到知音者的高評價,但另一面也常常被認為是“爛片”。

因為對一般觀眾來說他們看不懂主題(劇情),自然也就無法體會背後的主旨。

---------------------------------

而這些作者要藉劇情傳遞出的訊息,其實也常常是符合國情的。

例如中國特別流行抗日劇,在橫店等著拍抗日戲的演員每天超過4000,光是2012年就用掉30萬人次的臨演,有人一天死過八次。

而美國拍攝的劇情,台港就不一定買單。所以台灣極少看到喪屍、連續殺人之類的題材。

台灣早期的花系列算是開了先驅。三角戀、不倫戀或是代理孕母,這製造了很多話題,而我們也可以從觀眾們的反應與反彈間來看出目前社會的價值觀與集體共識。

但這些共識也正在改變。例如大家一開始對「花系列」裡面的第三者咒罵不斷,飾演顧小春的潘儀君甚至在路上還被人家咒罵與攻擊過;而幾十年後的現在,居然有多數人開始認同“在感情裡,不被愛的那個人才是第三者”這句話。

這表示社會認同正在改變。並非是大家都贊成出軌,但大家對出軌這件事的解讀開始不同了。

至少,從在心裡想,轉變成敢講出來。從大家同聲一氣的堅決抵制,變成有聲音也會出來傳達“感情沒有對錯”,甚至是檢討被害者。

這些反應都能觀察一個社會的走向與民心指向。

又例如在韓國引起極大轟動的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在來台播放時很受歡迎,但卻遠遠不如韓國那樣轟動,原因是甚麼?

因為在男女地位還是相差很多的韓國,有一部電影講述女主角可以當眾毆打男主角、呼巴掌,甚至到處罵路上那些看不過眼的男人(仔細看蠻風三部曲,裡面罵得打的幾乎都是男人),這是一件突破傳統的思維跟幻想。所以它能引起轟動。

但在台灣,大家只注意到女主角很漂亮,劇情還不錯。因為對我們來說,兇悍潑辣的女人早就不是新聞了。我們的女立委會踹門、眷村大媽會拿擀麵棍打老公。
(不相信到靠北男女友系列裡面看看,一堆女孩子滿是髒話的留言,似乎就此就能彰顯她們很有獨立思想與表達能力。就如同國高中生都想用抽煙來證明他們已經是大人了。)

---------------------------------

在日本,許多連續劇的主題都是歷史、忠義、上班族職場、小人物奮鬥、女性堅忍不拔等等,看多了大概也能從正反中體會日本的國風如何。

但今年台灣引進兩套日劇,讓我不得不去注意到裡面所要傳達的訊息,它們分別是《她可能沒那麼愛你》與這兩天結束的《職業婦女向前衝》。

這兩部片都是以婚姻中另一半外遇為開展,但最後都是可以重歸舊好,只是在我看來,這兩套日劇都是在傳遞一些很不健康的訊息。
.
《她可能沒那麼愛你》裡面,波瑠飾演的女主角是已婚身分,有個極為愛她的老公。但她在第一集就跟國小戀人--有島光軌(鈴木伸之飾演)重逢,幾個小時後就開房間上床了。

這兩人的關係是由同樣也是已婚身分的男方主動勾搭,女方期待且被動的附和而組成。
後來被發現了,雙方婚姻瀕臨破裂。在幾番周折後,雙方結局卻大不同。
.
身為主要引起風波的人,有島光軌在戲中跟老婆鬧得很僵,老婆很不諒解的決心跟他分開,只是有島光軌死纏爛打後,最後雙方破鏡重圓,重組幸福快樂的美滿家庭。

但,波瑠飾演的女主角最後卻是兩頭都空。主動勾搭她的有島君在被發現後,馬上捨她而去,翻臉像翻書一樣。而女主角的老公最後也不願意再跟老婆復合。

這套劇其實讓我感到很不解與不爽。(所以現在同樣是波瑠演的片我就真的很不想看.......雖然這樣好像不對)

為什麼主動勾搭的男人,最後如願以償;被動的女人反而就是兩頭都空?

在這裡面,編劇想傳達的想法似乎是:男人出軌可以被原諒,可以再獲得一次機會;但女人出軌就不值得被原諒,最後只能孤獨的接受沒人要的懲罰?

或許有人覺得:因為女主角也想要逃離婚姻,所以最後無法跟老公復合。

但問題是,女主角想逃離是因為她以為外遇對象會跟自己私奔。於是她更害怕那個變得神經質又深愛自己的老公,而想逃離......這才是最後回不去的因子。

而且,跳出來看。改編劇本的結局,最後還是操作在編劇手上,他讓女主角成為這樣的人,是為了要符合他想要呈現的結局;而這樣的結局正是編劇想傳達的意涵。

我本來覺得可能是我太敏感了。
這只是一個漫畫改編的戲劇作品,而且用隨機的方式在台灣播放,但另一部日劇的出現,再次提醒了我這件事。

---------------------------------

《職業婦女向前衝》這部由知名日本丑角諧星--渡邊直美所擔綱的日劇,也出現差不多的情節。

要先說在前頭的是,我被這部片的片名給騙了。
這部同樣也是由日本漫畫改編的故事,其原本的書名叫做《カンナさーん!》(發音是“康納桑”), 也就是「神奈小姐」。顧名思義,講的是女主角 河東神奈的故事。

但台灣給它改名為《職業婦女向前衝》就開始讓我有了錯誤期待,我一直以為它是一個講著“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在充滿男性歧視的社會裡奮鬥打拼的故事”。
我還想著:這讓胖胖醜醜卻又無限開朗的渡邊直美飾演,真是好極了。
但看了以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其實是一個“努力相夫教子的女人,被老公外遇,然後自己還要努力促使破鏡重圓的故事……”
(而且台灣片商或是電視台真的很愛亂取名字。就像另一部日劇《あさが来た》意思是“阿淺來了”,就被取名為《日本第一女商人》,大家真的覺得有加到分嗎?)

這個故事最一開始,就是她老公在兒子生日那天跟外遇對象泡得很晚,不只讓在家裡設下慶生大餐的老婆空等,還忘了兒子的生日禮物。

接下來便是老公帶著媽媽回家解釋,結果媽媽要媳婦檢討自己、老公又說自己對這份外遇感情是很認真的……(各種渾帳劇情的組成看得我目瞪口呆)
.
然後就是渡邊直美要強忍自己的不滿,來陸續跟前夫的兩任女朋友做好朋友。
並且推掉一個也願意接受自己跟孩子的英俊中年設計師的追求。
接著再忍受前婆婆各種惡意的糟蹋、各種諷刺與逼退她(好讓她放棄孩子)

這一切種種種種…只是為了希望有人能幫她帶小孩,好讓她能努力工作。

喔~說到工作。
#渡邊直美最後的下場是失業,然後去工地打工……

而且在十集裡面要處理三段感情、婆婆的冒犯與惡意等元素,那個“職業婦女向前衝”的元素其實已經消失了。

你就是不斷看她被劈腿、老公交第一個女朋友、婆婆諷刺羞辱她、自己跟老公的女朋友交好、老公交第二個女朋友、婆婆逼她放棄孩子、自己跟老公的第二個女朋友交好………然後工作上的努力打拼變成劇情點綴,最後又失業,只能去工地打工。(覺得這樣有很勵志請舉個手)
.
但更神妙的劇情是:女主角心心念念的想要多賺點錢,然後重新追回前夫,再次結婚,然後全家一起快樂地過生活。

看到這裡,我心裡罵了髒話,你呢?

---------------------------------

或許有人會覺得:女主角就是不希望跟孩子分開,只要能陪在孩子身邊,她可以委屈的接受前夫不斷交女朋友、前婆婆的惡意相向。(而那個不知檢討的婆婆只是愛子心切,所以自己的兒子怎麼做她都能接受,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還是要提醒一句:這些都是編劇編寫的劇情。
重要的是:編劇想藉著這種劇情傳達什麼概念?

委曲求全、以孩子為優先?

但我身邊遇過很多單親媽媽的同輩長輩,可是更有尊嚴的(也更辛苦的)帶著孩子獨立生活,把孩子養大成人。

面對一個惡性劈腿的老公、一個對自己百般不滿意並且話中帶刺、處處刁難的婆婆,委曲求全會比自力更生來的更好?對孩子也更好?
.
還是編劇想表達的是:一個帶著孩子的職業婦女,是不可能在日本社會生存下去,所以只能委屈的嫁回給前夫並且忍受婆婆的繼續糟蹋?

或許她面對這些困境,是想表達樂觀進取;但她能不能用這份樂觀進取來擺脫那個軟爛的前夫、對自己極有敵意(甚至在緊要關頭還想拋棄前媳婦跟孫子)的婆婆,並且帶著孩子開創另一個光明前程?

就算她努力工作到過勞死,這也不失為一個偉大好媽媽的悲劇啊。

---------------------------------

也別急著把一切歸咎於漫畫本身的設定就是如此。

因為很多電視劇都跟原著相差甚遠,最明顯的是侯文詠的《白色巨塔》就跟電視劇的結果差很遠,其它的我也不一一窮舉。

因為最終還是歸因於編劇如何取決?
這份取決也決定了他想傳達的訊息。

---------------------------------

所以,當這兩部日劇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在日本社會中外遇的情節。
然後又以:外遇男人最後都安全收場、重新回到安和樂利的家庭;但女方外遇都會很慘……的方式來收場。

這不禁讓我懷疑是否這就是日本現在社會的寫照?還是大家都期待看見這種走向?

但,這兩部片的收視率都是很慘澹的在10%上下游走,這在日劇收視標準裡算是很糟的均線(超過15%算高,低於10%算糟。建議有日劇上演時,可以先去查一下該日劇的收視率,是另類指標)。

這是否也表示觀眾對這樣的劇情也不買單?

我也知道感情的事沒有對錯、也知道衡量的基準可以有很多種、也知道很多人會為了孩子容忍某些婚姻上的錯誤……

但無論如何,這種劇情走向都讓我覺得很奇葩。

至少像是在影射日本社會對於男人外遇是很可以容忍體諒,或是值得被原諒而再給一次機會的。

那女人呢?就非得是自作孽不可活?
是不是真的這樣,只能看看以後是否還有相同題材的作品,才能慢慢拼湊了。

或許,這就是我一直很愛日劇《東京愛情故事》裡赤名莉香的原因。
至少她敢愛也敢放。愛的濃烈且義無反顧,卻也放的瀟灑乾脆,不帶走一片雲彩。

更別忘了,她是處於將近三十年前,那個更封閉保守、歧視更強的日本社會。這更顯得這個獨立女性的自主有多麼可貴。

那時的編劇以這個角色衝擊了那個正在轉變的日本社會,何以現在的編劇會對出軌這個古老議題有這種設計?

我不懂。
.
.
.
PS : 貼文中所用海報為網路找得。版權為製播的TBS電視網與播放的緯來日本台所有。
====

#下次來講一下東京愛情故事好了
#但是有多少30以下的年輕人看過?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arrow
arrow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