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上次說到《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在死後世界的設定上有自己的世界觀,這部分其實怎麼說都可以,畢竟每個不同文化的世界觀都會不同。
 
基督教與道教等不同宗教,原住民與漢人等不同種族都會有不同的死後世界觀;就算拿卡通來說《可可夜總會》跟《靈魂急轉彎》也是不同的死後世界描述。
 
這都是OK的,只要他們說得通,並能服務於劇情的發展,那就行了;反正沒人真的死過又回來,而天堂與地獄;那些聲稱自己見到死後世界的人,也都因為其本身宗教與文化背景,而有不同的描述。
 
而在片裡死了以後就會到作古畢業班裡去,那看起來是一個長長的電扶梯,所以靈魂到盡頭處便會"啵"的一聲作古去了。
 
從電影的效果來看,那比較像是昇華成為盡頭處那些斑斕星空中的一點;但對主角迦納來說,那就是"啵"的一聲消失了、不復存在了,於是他害怕的往後跑,最終掉下去了......
 
迦納那種害怕是基於"不知道前方有什麼.....怕自己就此消失了.....",這像什麼?...........不正是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嗎?
 
對大多數人來說,死亡的恐怖不只在於"自己要離開自己喜愛的人世間",更在於"我不知道我會到哪裡去",甚至是"從此了無痕跡的消失,就像是未曾有過...",這種恐懼其實不難理解吧?
 
所以宗教或信仰這時候就能幫人們跨越死亡的恐懼,因為它會讓你知道你死後會去哪裡。例如西方宗教告訴你說會上天堂或到真主的身邊,東方有極樂世界、天界或彩虹橋,也有不少宗教有輪迴或重生的教義。
 
它們藉此來操作信眾做出符合它們期待的行為(全心信奉或是善行),反之則會受到懲罰(下地獄受苦、投胎成牲畜);另一方面,也讓信眾們因為知道自己將來會去哪裡,所以可以減輕對死亡的未知與恐懼。
 
但還是那句話 : 沒有人真的死過又回來,所以到底哪個宗教是對的,不得而知;換句話說,是這些宗教讓人"以為"自己知道死後會如何,但,誰知道啊............
 
反正,迦納展現出來的也是人們千古以來所畏懼的那個無知領域,於是他也像很多人一樣設法躲避那個結局(也就是死亡),然後摔下去了。
 
說也奇怪,很多劇情都是把背景設定的有多嚴謹多嚴謹,千億年來運轉都沒出錯過,但偏偏就是主角讓它出錯,然後鑽了個空子.......反正,迦納就像是七龍珠動畫撐充版裡的悟空一樣掉到了蛇道之下,落入地獄的另一個空間去。
 
但等著他的不是地獄,而是另一個有多面向結局的世界。
 
在這裡,許多可以轉世投胎的新生靈魂可以在這裡依循一定脈絡來投胎轉世。但劇情背景沒有交代這些"新生靈魂"的出現背景是什麼,但感覺上這個劇本的世界觀裡,死掉的人就會作古去,而新生的靈魂就像是工廠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東西一樣,在經過一定製程後就能投入市場。
 
所以這些靈魂有編號、也需要再次加工,然後通過品管認證後,才能投入市面。(#請記住我說的這個簡單分類,它能幫你比較快理解運作🧐)
 
-----------------------
 
這些新生靈魂最像商品的地方在於 : 出廠後品質一致、無分無別,所以第一步就要進行"商品獨特化",於是它們像是被隨機送入不同的情緒加工廠,讓他們具有各自的先天個性,然後再帶著這個先天個性進入「萬物堂」(Hall of Everything)來完成各種你從缺,然後習得的特質。
 
最後再經過尋得最後一塊拼圖--「火花」(Spark)來取得"轉生資格",此時徽章因為完整而發光,就可以去轉世投胎了。
 
看到這邊,不就很像是我們經歷過許多的體檢或是什麼公文流程體驗?甚至是什麼肉品產銷檢驗履歷嗎?
 
所以我說,從新生靈魂開始跑流程(個性、萬物堂),最後完成標章(取得"火花"後發亮),就能投入市場(投胎)
有個基本概念後,我們就能從這些設定來探討其中意義了。
 
----------------------
 
戲中有一個設定是"新生靈魂"必須在一開始就被帶去授予各種天生的個性,可能是興奮(excitable),可能是超然(aloof),也可能是具有不安全感(insecure)的或是自我中心的(self-absorbed),也會在接下來的旅程(萬物堂)中被授予其它個性特質,然後再取得火花之後,得到轉生資格。
 
而另一個有趣的設定是"領域"(The Zone),是指人在出神忘我的時候,會置身在這個肉體與精神之間的領域(就是比喻人在做事情做到出神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甚至會有置身另一個領域的感覺)。
 
但是,如果太過度陷入或沉溺於當下的事物,又或是被這些事情帶來的負面情緒影響而產生心魔,就會被魔障束縛並在此迷失;也就是說,你可以很投入而臻忘我境界,也會過分投入而迷失在這個忘我境界(同樣是"忘我",卻是天平的兩個極端)
 
#而這兩個設定其實都有佛教哲理的影子。(別怕,我會解釋的很簡單的)
 
在佛教理論中,「煩惱」跟「執著」被視為是修行的大敵;其中「我執」又分為幾種 : 「俱生我執」、「分別我執」、「我所執」。
 
「俱生我執」: 指得是天生的個性所帶來的執念。應對在電影中的部分,也就是"新生靈魂"會在使者的分配下,得到天生的性格,就如同你我一樣,生下來就比較固執,或沒安全感,或霸道,或強悍,或好奇探索,或依賴親暱;這將造成先天性的限制與隨之而來的煩惱(例如,小心謹慎了一輩子,不小心就碌碌無為了這輩子)。
 
「分別我執」: 後天個性的薰陶影響使然。我們帶著先天個性降臨後,再以這個個性投入後天成長環境,並在這個環境中養成自我的個性;而這個個性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帶來執著的個性,進而限制自我成長。
 
例如,有人先天比較內向,如果遇到保守保護教養的父母,就會養成個內向害羞的性格如果是碰到鼓勵探險的父母,可能就能讓保守的個性得到引導,可能就會變成願意嘗鮮,但還是會小心謹慎的那種。
 
相對的。如果是比較外向的孩子,遇到保護保守的父母,可能就會感到壓抑;但如果遇到開放的,或是根本放牛吃草的父母,呵呵......那就精彩了。
 
這個後天養成的性格直接構成社會中相當複雜的人格組成,於是這個社會就"甚麼人都有",而且都活得很理直氣壯;但反過頭來說,一個人展現出來的個性,與其原生家庭有關,但也跟自己的先天個性有關(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人會受不了父母親的作為,有些人則是跟父母親同個模子印出來的)
 
最後談到「我所執」: 是把他人的期待與壓力(五蘊-色受行想識)加諸在自己身上而成為一種執念,這股執念會回頭束縛我們,甚至成為人生的障礙。
 
在電影中,22號因為把之前導師對他的惡言全部放在心裡面,所以表面雖然看起來不在乎的他,最後還是想不開,而成為遊蕩在精神領域中的迷失靈魂與憂鬱靈。
 
就如同我們受到周圍人的影響(炫富、情侶放閃),讓我們忘記自己手中所有,而總是羨慕他人所有。也或許,我們迷失在世俗給我們的框架與定義(中性名詞是 : 社會期待),這可以是性別、職業、階層、出身與虛名。又或許,我們會囿於他人的批評,讓企圖想討好所有人的自己,陷入永遠無法滿足與如願的綑綁中。
 
一但我們深陷其中,時常是走不出來的,這種我執最是恐怖;而這種情況,在我們周遭其實很多,或許你我也深受其害。
 
好了,這篇夯不啷噹的也快三千字,就先說到這裡吧,之後待續。
 
我對各位的要求很簡單 : #喜歡請分享
 
畢竟多點人看,多點人討論,樂趣也就多一點啊。
 
一時支持,一時爽;一直支持,一直爽~社群媒體不都是這樣的嗎?
.
.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image

 

幾天前,我去看了《靈魂急轉彎》。
 
這部片去年底就上映了,我當時並沒有很留意。但隨著身邊的人有不少好評,也讓我開始留意這件事了。
 
其實我不是一個跟風的人,不是哪部紅,我就看哪部的,例如《神力女超人》與《鬼滅之刃》我就沒有去看;單純因為自己對這個系列不了解,也沒興趣罷了。
 
而幾天前,我在一些巧合下看了這部片,只能說我本來就對皮克斯工作室的劇本挺有信心的;何況從中文翻譯名稱看來,這部片大約跟《腦筋急轉彎》屬於同類啟發心靈的片子。
 
我總擔心我寫得太長太抽象,會使人反感;但,前幾天臉書那個讓我覺得自己根本傻瓜的問卷貼文逼出了許多潛水很深的網友們,我想或許我可以談談這部電影。
 
#於是我就上了,最後這部電影沒讓我失望;希望我解析的角度也沒讓你們失望囉。
 
但要說在前頭的是,我這人寫文章是不打草稿的(除了寫長篇小說跟論文),基本上有些想法就會開始寫;但這個電影給了我很多想法,多到我不得不畫張心智圖,才能把千頭萬緒給定位。
 
會講多少、篇幅多長,我也說不準;反正我看你們也挺喜歡的(應該吧?),那我就一次幾千字,然後看看多久會寫完........
 
--------------------------
 
要先說的是,這部電影又是一個大玩"靈魂交換"(或是"變身系列")元素的電影,對這個詞彙比較沒概念的人,可以去看看我之前過的一篇貼文,網址在此 :
 
但大部分的系列講的是 : 兩個不同身分或年紀的人進行靈魂交換,而在必須用他人的身分去過他人的生活時,就會去體會到他人的困境...........但《靈魂急轉彎》裡面並不是人與人交換,而是人與貓交換。
 
當然,這部片裡面沒有因為彼此交換生活而解決了甚麼困境的鋪陳........因為我也無法想像我成為一隻貓之後,這隻貓的貓生可以替我解決甚麼人生問題?(例如 躲在瓦楞紙箱子裡或是飛撲雷射筆的光點,不會讓我的人生比較快樂....)
 
而這電影裡面,變成一隻貓,讓原本的主角有了 : 從旁邊觀察自己母親,在面對自己出格言論後,會有何種答覆?
 
這樣的直球對決,對解除雙方的心結,並讓母親從反對轉變為支持的心態轉變上,發揮了情理之中,卻出人意表的作用;從這角度看,它依然是收到了靈魂交換題材中的效果。(就如同周星馳《齊天大聖西遊記》中失誤的移形換影大法再怎麼沒意義,卻也因此化解了青霞與紫霞之間的百年恩怨。)
 
而或許,我們常會遇到來自長輩的阻撓,其中有一方面是來自於他們自身或聽聞的失敗,所以會想阻撓子女踏上那樣的路---即使那是個人興趣與追夢;別的不說,我就還挺常聽到一年賺幾百萬的獸醫師說 : "如果我兒子以後說要讀獸醫,我會打斷他的腿!! "(很多歷史系教授也會這麼說的)
 
就如同,戲裡面的主角迦納,在一開始收到校長通知說他可以成為正職職員的通知時並不開心,因為對他來說教音樂跟家教只是他的餬口手段,一個在他如願成為上台表演的演奏歌手之前的過渡性工作;然而成為一個有完整福利的正職人員,對他媽媽來說卻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因為他兒子可以繼續從事音樂相關工作,又可以擁有正職員工的待遇---而這正是主角父親生前所沒有,且是主角母親自己希望老公能擁有的。
 
這個考量合情合理,但他兒子顯然不這麼想;誰是對的?
 
有一種期盼,叫做爸媽希望你平安順利;但覺得自己平安順利的兒子卻覺得如果我能登上我最愛的舞台,並以此來賺錢,不也是順利嗎?
 
我身邊真的有學弟立志且目前真的是樂手,我知道我的專頁裡也有很多人在玩COS,他們一定都聽到長輩或很多人說過這個取向跟行業的各種評論及我希望你如何如何?
 
但,對我來說如果一個人可以自食其力的養活自己,然後支撐自己夢想、去做想做的事,有什麼問題嗎?
 
我不也正在天氣冷,沒什麼客人上門的現在,寫著自娛娛人、無法為我帶來半點收益的貼文嗎?
 
我知道寫這沒什麼出息,也知道或許我能做更多事情刺激業績增加收入之類的........但問題是,我卻也搞不懂到底"有出息"的定義是什麼?
又或許,人生非得要很有出息......即使不開心嗎?
 
這種事,在我小時候,或是年輕一點時,我都有不同感受,但時至今日,我只得一個感想 : 任何人的建議都不一定是對的,即使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只能說,我們可以選我們所愛,但最終還是只有自己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無論你接納與否,最終你要感謝或埋怨的人,也只有你自己。
 
我無意糾纏這個議題,因為這部電影並非是透過靈魂交換來解決難題,畢竟兩個主角都已經死了;而是比較類似亡魂還陽後,取得報恩、報仇又或是圓滿了某種未竟之志與缺憾的故事;但在華人主流宗教文化中,這部分的業務是歸枉死城與目蓮尊者的職責...........
 
而靈魂轉換只是劇本中會用到的一個手段,對劇情來說這不是他最想傳達的;對我來說,也不是最發人深省的。
 
《一代宗師》中章子怡的台詞說道 : "要說人生無悔,那是賭氣的話。"。誠然,誰的人生中沒有犯過傻、錯過了呢?
 
回頭來看,生命中最公平的事,其實莫過於是 : 大家都會有些遺憾。-----所以我們才應該更珍惜努力、如履薄冰的經營,不是嗎?
 
------------------------------
 
接下來,要開始進入另一個話題。
 
孔子說過 : 未知生,焉知死?
 
如果我們都沒有辦法好好的活著,通透這個人生的道理,哪能知道死後的世界,又或是談論這個活人的世界呢?
 
這個電影中,對亡者世界的設定很有趣,甚至可以說受到了一定程度以上的佛學影響。
 
例如,它有輪迴投胎的設定、有了無罣礙後脫離輪迴的升天設定(作古畢業班(Great Beyond))、有承受考驗之後才能再度投胎的設定、還有與生俱來先天個性的設定等等~
 
這部分我都覺得OK,只要能說得通就好,沒有對錯問題。
 
因為背景環境本來就是用來服務於劇情的,只要劇情與編劇想表達的東西能夠被看見,那背景環境再怎麼誇張離譜,也就是各花入各眼了(一堆主角光環的設定我們不也買單了?)
 
接下來,我就依序從電影裡面的設定,來談談我所看到的東西跟想法。
 
而上一則問卷貼文,意外讓我看見許多平常潛水潛很深的朋友,我一面感謝你們一直默默的支持我,一面也很意外啦。
 
我對各位的要求很簡單 : #喜歡請分享
 
畢竟多點人看,多點人討論,樂趣也就多一點啊。
 
一時支持,一時爽;一直支持,一直爽~社群媒體不都是這樣的嗎?--未完待續
.
.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次朋友帶我去新竹東門市場,讓我發現裡面與周遭更有許許多多值得嚐試的料理;我甚至在外面巷子找到一間小小的老店,他們把牛肉湯顧的非常好............但我今天要講的不是牛肉麵,而是另一個平淡中出真味的傳統料理---餛飩麵。

 

那間麵店就在我上次介紹的那間賣創意義大利麵的「打鋼貴倪創意小餐館」(就是這一篇貼文 : 【新竹 東門市場美食】平價現炒義大利麵、創意料理 -- 打鋼貴倪 創意小餐館  )----的隔壁。

這間店就叫做「 虎嘯小麵館 」。

營業時間 : 10:30~20:00 (如果當天食材賣完,會提早打烊)
休息時間 : 週二例行休假。(粉專連結在下面)
 

來!! 先看菜單!!

這個菜單其實讓人很訝異...........畢竟在新竹市的蛋黃區、這個動不動就要價一兩百塊的地方看到這麼平價的餐點,還是叫人有點側目。

坐下後,看了一下招牌菜單,裡面的餐點大部分都算熟悉,但最後一項"虎嘯麵"就讓我好奇了。

那.........就點吧。

 

端上桌後,其實頗有亮點,因為裡面的東西真的豐富。

一眼看下去除了青菜與豆芽外,還有一隻大蝦、幾片豬肉、一顆大貢丸、兩顆大餛飩,這些都是可以獨立成為主菜的食材湊成一碗(例如常會見到貢丸麵、餛飩麵、鮮蝦麵......),會讓人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先從餛飩開始試好了。
 
店家提供的不是一般小麵攤餛飩麵的那種小餛飩,而是大餛飩,而且體積是跟新竹大貢丸一樣大的尺寸(旁邊是我故意入鏡的大拇指,可以比較一下)。這種大餛飩吃起來過癮,那是不在話下的;而且它的內餡還是自己拌的,這就考功夫了。
 
因為餛飩裡面的絞肉在肥瘦肉與部位的比例、調味上都需要功夫,水拌多少、鹹甜味的掌控、要攪拌到如何的黏度,還有整個物料的掌握程度都很重要。
只要一個環節出狀況,就會出現外面很多吃到的餛飩狀況......鬆散不紮實、腥味、淡味,甚至是無以名狀的酸味........
 
但這個狀況,在我碗裡的這兩顆大餛飩裡面找不到。
 
入口鮮香、湯汁四溢是基本款,鹹甜合適、紮實飽足更是後面接踵而來的體會;而且從菜單上來看一碗只賣40塊的餛飩湯,居然就有四大顆這樣的大傢伙,小鳥胃的朋友們,大概一碗餛飩湯就打包了吧?
 
下一個嚐試的食材是貢丸。
 
身為新竹人的驕傲,在新竹貢丸還不能亂做亂吃,一旦讓他們吃到軟爛沒嚼頭,又或是調味普通的貢丸,那你將會明顯察覺到他們眼神中的嫌棄........(真心不騙);而碗裡這顆貢丸並沒有裡面這些毛病,同樣也是香Q有嚼頭、鮮甜正洽當,而且從咬開的橫切面裡面,可以看到筋肉混合均勻的分布在裡面,讓人吃起來有口感卻不會乾澀。
 
當然,這個貢丸不會是店家自己做的,但卻是它比較了很多間之後挑出來的上上之選,個人覺得相當值得一吃。(點個它們的乾麵或滷肉飯,再來個貢丸湯是挺洽當的 。)
 
而且裡面的豬肉片也不是一般的瘦肉片而已,而是老闆招牌上的"隔間肉"。
 
什麼是"隔間肉"?
 
undefined
那是中南部朋友使用的台語詞彙,其實很生動且寫實的形容出這是位於豬橫膈膜的分解位置;而在北部,則習慣用"肝連肉"來稱呼。但根據黑豬王第三代的解說,其實兩者還是有一點差異,但基本上不影響我們對這樣食材的理解啦。
 
而肝連肉(隔間肉)因為有一點筋膜的成分,且這個部位的肉每天會有成千上萬次的呼吸起伏機會,讓這個部位幾乎全是瘦肉組成,而足夠的運動也讓它有充足的口感跟香甜滋味;也因為這個組織本身體積就不大,一條豬上百公斤的豬,只得一副三四百公克的肝連肉;加上它的口感非常好,所以這是要預約才能取得的搶手貨。
 
這種要另外加點的高單價品,這一碗虎嘯麵就給個三五塊了,就知道老闆有多仗義了。
 
 
最後的最後,我要來說一下它的湯頭。
為何要最後說?
 
因為我非常愛喝湯,本身也是火鍋店出身,更是有一定煲湯水準的人,所以我很重視湯麵裡麵和湯頭的呈現。
 
這間店的湯碗,內裡是白色的,這就能更好的陪襯出湯色。
 
從湯色來看,它呈現邊緣微亮的金黃色,這通常是"熬出來"的結果,因為罐頭湯在上色跟均質劑的考量與添加之下,呈色會相對比較一致,而且味道比較死板沒變化;但食材熬出來的湯會因為內部構成與沉澱的關係,而出現較深與較中心的部位顏色比較深,外圍比較淺的樣貌。
 
而喝起來的口味來說,湯質是清爽的,也沒有很過度的油膩或鹹甜味,是走"輕甜路線"的取向;而且經過詢問,老闆不是用大骨熬湯,而是全用蔬菜下去熬煮,所以沒有一般大骨湯的油膩跟厚重但比較輕香與清爽;而在沒有過度調味料的干涉下,呈現的樣貌是適合推薦給那些喜歡輕食、清爽口味的人。
 
畢竟在這樣清淡的背景下,才是能吃出各種食材清甜味的環境啊
 
而重口味的人也別以為這碗麵沒有可吃之處,因為每一道食材各自都有自己清甜的自然味道,但這些料理也都有重口味的調理方式(例如紅油炒手、蒜泥白肉)。所以在這裡要推薦店家自製的辣椒醬與蒜蓉油膏,各討來一點點拿來沾肝連肉或是餛飩都會讓整體口感提升到另一個世界,又不會破壞蔬菜高湯清甜的口感跟味道,算是魚與熊掌兼得的妙方。
 
若要為它做個小結,我認為這是一個看似清淡,卻能見到誠意的傳統麵食作品。
 
這裡面可以看出店家的用心跟堅持,例如他雖然十點半、十一點就供餐,但卻是八九點就到場了;原因無他,因為蔬菜高湯就是不能取巧的要滾兩個小時才會出色、出植物膠,而出現真味;而不使用現成的外包餛飩,那就更是需要體力跟專注力,才能維持每批品質的苦工。
 
若非要用個俗套的說詞來理解,那就是台灣傳統食物與日本職人精神的綜合產物吧。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相關科普文章連結看這裡 : 以「愛」為名的實驗:布媽媽還是鐵絲媽媽?——哈洛誕辰|科學史上的今天:10/31

 

我很喜歡看科學普及的文章,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
但這篇文章很特別,值得探討一下。

而這種文章帶風向帶得很厲害,果然釣出了會說"報應"的人,但是........就兩回事啊。

#請先把轉引的泛科學文章看完_有了點想法再回頭看這篇貼文吧

-----------------------------------------------------

實驗的設計,很多都是會傷害生命的,醫學研究也是如此。

在我們抨擊動物實驗不人道的同時,我們正吃著很多經過動物實驗後才能安心送進嘴裡的藥品跟營養品(你以為黑松X花綠茶的甚麼認證,是怎麼做出來的?)


當醫生救回你的某個重要的親屬時,這個技術肯定犧牲了無數的動物或幾個因此變嚴重或喪生的病患。

(所以更顯得推行國際間都積極推動的「3R」原則是很重要的。3R指的是減量(Reduce)、精緻化(Refinement)及替代(Replace),以減少動物的痛苦、犧牲與增加福祉)

在看這種案例時,其實應該讓 : 工作歸工作,感情歸感情。
真的想要混為一談的話,就只能讓沒有犯過錯的人丟出第一塊石頭了。

-----------------------------------------------------

事實上,文章中那個科學家的受苦只能表示當時對這種心理疾病治療的不先進與無知,要扯上"報應"只能說是沉重的無知了。

難道就因為他之前的實驗(在今日的標準下)有爭議,就讓他變成一個在落後錯誤醫療下受害,而不值得同情的病患??
別忘了不過就在一百年前,還在用很激烈的方式"治療"(虐待)同性戀人士(或是認為他們中邪或鬼附身),如果那個人在之前也進行過被爭議的實驗,也表示他活該接受這種虐待囉?

我一向認為"善惡終有報"是一種可以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惡揚善的價值觀。但長大以後我們都會知道那真的只能是一種期待,而且很該死的...........那通常不會成真。

事實上,"惡有惡報"只是你期待的。但這不一定是對的。
你以後遇到的人生不順遂或病痛,難道就表示在此之前你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所以活該你有此報嗎?

一堆作缺德事的人到現在還是吃香喝辣,還是兒孫滿堂,最後還是能夠善終,又該怎麼理解?

-----------------------------------------------------

說穿了,他不過就是進行了一個當時沒問題,但放在今天有爭議的實驗。
而你今天會覺得這樣的實驗有問題,正表示這段期間在科學倫理跟醫學倫理上進步的軌跡。

這個實驗結果(在心理學、醫學、子女教養等很多方面)確實非常重要,我們沒理由在享受或使用這些實驗結果的同時,還這樣抨擊與否定他。

至於他後來的行為,只是表示他真的非常愛那個人,所以在失去後受到很大的打擊。
在之後又接受了不恰當的錯誤治療,那只能表示在那個時代裡,對精神方面疾病的認知只到那裡,這種對我們來說的"錯誤"其實也正是後來科學進步的結果。

用現在的價值去對過去做過度的批評,是不恰當、不必要且不公平的。

一百年前,你的祖父母寫信給遠方的朋友,你會去罵他們為何不用手機傳訊息就好了嗎?會因為這樣笑他們笨嗎?
如果不會,又為何會對這則歷史舊事有這種想法?

而且,同時代的很多精神病患也受過這種不恰當的錯誤醫療行為,他們也是報應嗎??

-----------------------------------------------------

#還是要提那個老案例


說甚麼做壞事會被天打雷劈、生孩子沒屁眼的話,是無肛症孩子的父母或是家裡有人因為雷擊致死的家屬所不能承受的錯誤指控。

愛因斯坦的感情生活很糟糕,但跟他在學術界上的天才與貢獻是兩回事。
你可以針對愛因斯坦的感情價值觀提出抗議跟抨擊,但用這件事來否定他的人生與貢獻,只是自欺而欺不了人。

我無法否認一個人的人格將會決定他的事業高度;但如果說要用一個人的私人領域來否定他在工作上的貢獻,我想也不公允。

或許成龍那句荒唐的話惹怒了全世界的女人,但在工作方面他卻還是那個香港電影文化中的重要指標,還是最成功跨足全世界文化,並將電影事業的領域做出多元文化最成功突破的華人國際明星。

我無意認同他對感情、婚姻、政治的論點,但我無法因此將他工作上的貢獻歸零。就像是我也無法否認柯林頓是美國史上少數能讓財政脫離赤字有積存的總統。

讓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歸凱薩、一碼歸一碼,傑尼龜傑尼,你將會看到比較真實且客觀的世界。
.
.
.
====

#沒必要用現在的價值去對過去做過度的批評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言文是洪水猛獸? #還是代罪羔羊?

最近一個吵得很熱的話題是 : "文言文的比例要被降低了"。

我不想討論那些審議名單裡面有些人的資格真的很讓人質疑,並且很想建議他們 : #如果要提高醫療品質與醫療多元化也可以試看看找醫院一樓的警衛來加入決定病人手術與治療的跨科別醫療會議啊

(詳情請看留言欄裡的新聞連結 : 看到課審會選文小組名單 作家氣得想上街頭)

-----------------------------------

我想討論的是 : 文言文的錯在哪裡?需要被這樣對待?

上網看看別人說的,可以有以下幾點。

1.有人認為台灣不是中國,所以要去中國化就要先擺脫文言文;不然就是抱中國大腿。
這部分實在不好答。但我想請問兩個問題。
一是,所以這些人報名學了哪一個南島語言或是原住民母語? 進而準備何時推動修法讓全國人民改用這麼具有台灣或南島精神的政治正確語言?
二是,有關於台灣文學,這些人浸淫與深耕研讀了多少?以顯得自己政治正確?

幽默的是,當我們用繁體字與精準的注音符號,來批評中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大多採用羅馬拼音與簡體字,是一種"拋棄美麗的文化符號與語言"時,我們卻轉頭疾呼大家使用文言文是一種阻礙與抱大腿的行為,所以需要"減少"......?
#所以這些人到底開始使用了哪一種南島語言或原住民母語了?
#不管你嗑了甚麼藥_也給我來一點吧

-----------------------------------

2.這個議題很新鮮。是今天早上看見的。
「 文字是用來溝通的而不單純用來表達文章深度,如果文章寫的故作高深,讓人難以理解。這不是喪失了文字的用意嗎?」

這聽起來頗像一回事。
但問題是 : 自從胡適推廣白話文運動後,早就沒人這麼說話了。
大家不妨想想平常誰用這樣的文法跟人溝通 ? 還是誰用這個文法說話 ?
大量使用文言文的對象,早已是課業跟需要理解專業領域的人(佛經、歷史、國文、戲劇、考古等)才會去接觸的了。

#那為什麼會有人說文言文妨礙了現在人的溝通與理解?
#昨天男女朋友寫情書用文言文所以看不懂?

(雖然我也真的用半文言文的方式寫辭呈辭過工作,但我不在乎主管看不看得懂。)

而早已不是溝通工具的文言文 ,卻能承載各種歷史與文化的傳承;讓大家能藉著掌握這種文體,寫出優美與具有深意的句子。

一句 : 「安心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就會因為每個人理解、經歷、年齡的不同,而有不同體會跟感受。
但寫成白話文,那要幾萬字才能寫完?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看完?

#這才叫做浪費時間跟妨礙理解吧?

並且也能藉由這種理解去體會古詩文中的樂趣。
思念亡母的讀一下「遊子吟」、思念亡妻或前女友的讀一下「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那都是「靠北男女友」系列無法給你的深度感受。

有時間去看留言串,回覆看起來很辛辣但實際上沒甚麼營養的留言,為何不讓自己感覺深沉一點?好好體會思考跟活著的感覺?

------------------------------------------

3.也是今天早上看見的。
那人說 : 「現在的學生連白話文都寫不好,連淺的都學不好然後教深的,是件很怪的事....所以不如減少甚至廢止平常用不到的文言文。」

這個就更有趣了。

如果用不到的就該砍?
那出社會了誰用"各種國中學到的代數、幾元幾次方程式"的數學來解決生活中大小事或市場購物買賣?
如果不出國,會遇到外國人朋友或同事的機會非常低,就算遇到了我們也不會用到Ridiculous這類的高難字彙,是否我們也應該把這些很難的、以後不會用到的學程給刪除掉?

又所以現在學生的英文、數學都不好(台灣這方面是有名的弱),是否也該減少困難的英文文法教授,或是聯立方程式、微積分甚至是傅立葉呢?

如果最實用、常用的都是國小就能學會的,那這些人國中、高中或大學是要去學校做甚麼? 跟同學相約去抓怪?

#說到這裡那人便回我 : 「英文數學那是時代所需哪砍的了?」

但問題是 : 不管時代需要與否 ,對沒學好的人來說 ,都沒意義。
另一個問題是 : 講到"時代所需",我們哪一次對時代的判斷正確了?

幾十年前我們認為全面禁止講台灣母語,有助於整體文化的提升;結果現在呢?(砸大錢恢復母語,而且是客家語或閩南語長輩都聽不懂、看不懂的教材跟腔調)

不到二十年前,我們推動教育改革,現在呢? (一堆人坦承教改失敗,可憐了中間的這些孩子們)

然後現在說 : 減少文言文,讓學生們去學其他的語言或學好白話文。
#請問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什麼_結果可信嗎?
.
我們以前到現在 ,在教育上面的取向判定都有問題 ,要做這種決定 ,需要有更深的配套 。而不是陽春的說:很難 ,減少一點 ,大家就會了 。

更何況,減少文言文的學習時間,就會相對學好白話文嗎?
那個中級學校常常取消體育、家政、工藝課程讓學生趕進度跟複習考試,有讓學生的成績跟知識質量得到提升嗎?

如果沒有。那為何文言文從65%降低10%就能夠"救救菜中文"?

對一大堆"在再"不分的人來說、對一些連三百字短文都無法好好組織、大考國文的作文只寫得出幾百字的人來說,兇手真的是文言文嗎?

------------------------------------------

所以如果這個決定的考量,不是低俗到自卑的國家民族主義與政治考量的話。而是文言文可能跟學生語文能力低落有關,那我們應該探討的是 :
#到底造成大家語文能力低落的原因是甚麼?

我們可以問問英文或數學老師 : 「請問我數學或英文程度不好的原因是甚麼?」

數學老師會說 : 因為你練習的數量不夠、對算式的理解不夠清楚。
英文老師會說 : 因為你聽說讀寫的數量不夠,要練習就會了。
(而且每一個英文老師一定會叫你多背單字,以後才會有用;但國文老師要大家多背成語、典故、名句,卻反而被罵是扼殺學習力跟創意?)
.
然後那些人不去反省、不去問國文老師們可以提升自身程度的方法,卻只是說 : 因為文言文很難又沒有必需性,所以減少或刪除最好......???

WTF ?!! (這句超實用,但學校不教...XD)

語言能力差或是看不懂文言文,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大家知道台灣每人每年平均花在買書的費用遠低於八百塊嗎?
這還是包含買漫畫、雜誌。(每人每年閱讀的書低於兩本)

所以,如果大家能接受英文要強就要多背單字、數學要強就要多練習題型跟多解題;為什麼不能接受文言文就是多看、多理解、多拿白話翻譯回去比對就能提高掌握度........的這件事呢??

-------------------------------------------

再問一個問題來找答案 : 如果同儕間就是有人能學會,而自己學不會,那是誰的問題?

我的英文數學向來很糟糕。但對英文數學好的人,也會覺得這樣課程安排沒問題(因為他學得來)。而我卻不會因此怪英文數學太難,因為人家做得好,我做不好,那是我的問題。

同理引申。一個大考放榜成績裡面,高標的人只有5%,均標的人35%,低標的人60%。結果最後認為是考題太難了,要降低考試題目的難度,讓大家都能考到高標以上-----------這就是那些人要拿來解決語文能力跟成績普遍不好的邏輯嗎???

又例如。中華職棒方面覺得比賽不好看,所以不去想辦法引進新的訓練模式,反而是改換彈力球,然後讓中職一年出現幾個打擊率四成的打者、全壘打滿天飛。
(MLB是公認最強的棒球聯盟,上一個出現四成打擊率已經是1941年了)

但是等到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
到了國際賽,才知道到底誰在掩耳盜鈴。

說到這裡,問題越來越明顯了。

---------------------------------------------

讓大家語文能力出問題的癥結我想就跟英文、數學一樣在於 : 看得少,練習少,寫得少。
.

#那跟文言文到底有甚麼關係?
#那砍掉文言文又怎麼對這件事有正面幫助?

#語言跟溝通能力不好 _真的不要牽拖文言文 。
.
而除了練習不夠外,很多人學不好文言文是因為學校老師的教法太無趣了。
.
但平心而論,我以前的學習經驗裡,國文跟英文、數學一樣都要背基本的。#而這種方式很討厭
因為照這種念書方式只是為了要你在考試時能分出"以下哪個詞彙的詞性跟其他三者不同?"、"下列五個將字,何者與另外四個不同?"

我沒有在其中體會到任何國文的樂趣與魅力,是以我選擇上課看三國演義原文或是金庸小說,這種題目就猜過就好。這決定了我不是成績很好的資優生,但今天我的語文能力也沒有比那些書念得很好的人差太多啊。

#為何荼毒我的不是國文,反而是英文數學,然後大家不討論怎麼減少英文數學的比例跟難度?

-----------------------------------------------

當英文老師要多背單字,或是數學老師要大家先背算式,背了再說,學生就背了。
但當國文老師要大家先背課文跟文句,來豐富腦袋中的詞彙數量,就能幫助以後作文的功力與對文章的理解。大家就哇哇叫了~

這種方法雖然無趣,但卻是記住的最有效法門。
因為能有趣的學會,大家早用了。
(有趣的方式就是挑自己喜歡的書,養成閱讀的習慣。但一人一年花不到500塊買書,超過300字的貼文就看不懂的人,要怎麼養成閱讀習慣?)

所以 ,#問題在於怎麼幫助學生理解課程 ,不是學生不會就簡化教材。

#但這就跟減少文言文比例無關了
.
因為台灣民眾,嘴上說要脫離中華文化的餘毒,但事實上還是身體很誠實地認為 : 唯有讀書高。

然後家長們希望學生有好的成績,就開始壓縮體育等課程的時間,通通拿去拚考試跟補習。

所以短視近利的政府知道了。為了要選票開始用短線政策討好人民。
.
最後,大家成績提高了,學歷提高了,但國際競爭力沒有提高。
嘴裡說要發展觀光業,但大家輕視的價值觀,讓計程車司機幾乎沒有人會講外語(會講的都覺得自己沒必要開計程車,應該領8萬坐辦公室)
.
這麼重視英文,還是沒有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好。問題就在於只想討好選票,讓孩子又要學母語、又要學國語、又要學英文,是在養九官鳥嗎?

十幾年看下來,哪個政策不是這樣翻來覆去的被翻成一條爛在鍋子裡面的魚?

-----------------------------------------------

所以,如果語言低落的問題,不是出在文言文身上。而是教育體制跟大家的價值觀出了問題,再加上政府政策搖擺 (根本沒有定見要怎麼帶領大家轉型或前進)
#那減少文言文的積極意義是甚麼?

因為太早出現會妨礙孩子的理解?
這我同意。所以很多國家禁止學齡前兒童太早學英文,也是同樣目的。

#但我們一直以來的國文方針都是 : 國小沒有文言文 ;國中出現篇幅 ,但都是從《師說》、《陋室銘》開始 。而且最多的是明清的半白話文(包括老殘遊記、聊齋之類)
.
高中才是篇幅增加的時期 。這時候才是文白交雜,也沒有全文言文教學。
.
而所謂的“專精”,那就是大學中文系的事了。(所以他們要使用瀧川龜太郎的史記會注考證來學習古文的句讀)

照樣看來,也一直都是由淺入深啊。

#再反向回憶
我念書時 ,小學沒有看過文言文 ,國中才有 。
小學有學好基礎語文(這時候才不需要學甚麼小提琴、鋼琴、直排輪吧?) ,國中就能接上 ,這就叫做由淺入深、從易到難 。

如果國小就沒學好 ,國中跟不上 ,高中看不懂 。然後大學毫無程度可言。
但解決方法居然是減少文言文?

#這種邏輯到底是怎麼導出來的?

沒有學好,導致以後看不懂,又怎麼會是文言文的問題呢?
別人可以 ,自己不行,該檢討的不會、也不該是教材 。

-----------------------------------------------

最後,那些人又該怎麼解釋一個到現在都還在發生的現象 : 就是一堆人國文成績不好,不愛唸國文課本;但卻喜歡在私底下念倪匡、金庸,看各種小說? 然後被武俠、神話遊戲的系統設定比課文還熟?

金庸小說,很多地方也都是中國文學的極高展現。很多地方甚至不比我們半文言的文體還簡單。但是大家寧願看金庸,不看國文課本,我想問題不是文言文,而是教授文言文的方式。

所以問題顯然不是國文或文言文的本質不好,那又為何拿它開刀?

別忘了,當日本孩子規定一定要練書法時,我們捨棄了。
當外國流行擁抱中文時,我們正在向外推。
而我們現在回頭努力想找回當年那些被打壓而減少使用的母語時,我們正花費多少成本?
.
今天慢慢讓文言文退出教育體系裡,幾十年後我們又要花多少代價來訓練人去學習寫公文或閱讀較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
.
又或者當我們的孩子只會一窩蜂的沉迷、研發、使用大量看來莫名其妙的網路語言時,我們就應該有點警醒了。

#而且別以為國文以外就不用文言文了。文言文在生活中的使用遠遠超乎大家的想像,不信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題目 : 科學教育觀點:高中國文不應減少文言文

.
.
====

#如果問題不是出在文言文身上
#是否就是另外有政治性目的呢
#那這些人到底學會了哪一個南島語言或是原住民母語了

#圖片是從網路上抓的,版權在創作者身上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是戲劇、電影、故事或小說,都有「主題」跟「主旨」的區別。


「主題」講的是劇情、內容、情節;而「主旨」說的是劇情、內容、情節所要表達的意涵。也就是作者要藉由這些事項傳遞出的訊息(大部分的目標是讀者、觀眾)
也就是說,以上這些形式通常都會有一個需要傳達的意義。


如果沒有,就會讓人看了半天不知道這些故事、情節到底在說什麼,而被歸類在“爛片”之列。

當然,有些導演習慣以運鏡、服裝或是場景挑選來營造一種氣氛或畫面;而不再傳遞什麼訊息或意念;所以他們的片或許可以得到知音者的高評價,但另一面也常常被認為是“爛片”。

因為對一般觀眾來說他們看不懂主題(劇情),自然也就無法體會背後的主旨。

---------------------------------

而這些作者要藉劇情傳遞出的訊息,其實也常常是符合國情的。

例如中國特別流行抗日劇,在橫店等著拍抗日戲的演員每天超過4000,光是2012年就用掉30萬人次的臨演,有人一天死過八次。

而美國拍攝的劇情,台港就不一定買單。所以台灣極少看到喪屍、連續殺人之類的題材。

台灣早期的花系列算是開了先驅。三角戀、不倫戀或是代理孕母,這製造了很多話題,而我們也可以從觀眾們的反應與反彈間來看出目前社會的價值觀與集體共識。

但這些共識也正在改變。例如大家一開始對「花系列」裡面的第三者咒罵不斷,飾演顧小春的潘儀君甚至在路上還被人家咒罵與攻擊過;而幾十年後的現在,居然有多數人開始認同“在感情裡,不被愛的那個人才是第三者”這句話。

這表示社會認同正在改變。並非是大家都贊成出軌,但大家對出軌這件事的解讀開始不同了。

至少,從在心裡想,轉變成敢講出來。從大家同聲一氣的堅決抵制,變成有聲音也會出來傳達“感情沒有對錯”,甚至是檢討被害者。

這些反應都能觀察一個社會的走向與民心指向。

又例如在韓國引起極大轟動的電影《我的野蠻女友》,在來台播放時很受歡迎,但卻遠遠不如韓國那樣轟動,原因是甚麼?

因為在男女地位還是相差很多的韓國,有一部電影講述女主角可以當眾毆打男主角、呼巴掌,甚至到處罵路上那些看不過眼的男人(仔細看蠻風三部曲,裡面罵得打的幾乎都是男人),這是一件突破傳統的思維跟幻想。所以它能引起轟動。

但在台灣,大家只注意到女主角很漂亮,劇情還不錯。因為對我們來說,兇悍潑辣的女人早就不是新聞了。我們的女立委會踹門、眷村大媽會拿擀麵棍打老公。
(不相信到靠北男女友系列裡面看看,一堆女孩子滿是髒話的留言,似乎就此就能彰顯她們很有獨立思想與表達能力。就如同國高中生都想用抽煙來證明他們已經是大人了。)

---------------------------------

在日本,許多連續劇的主題都是歷史、忠義、上班族職場、小人物奮鬥、女性堅忍不拔等等,看多了大概也能從正反中體會日本的國風如何。

但今年台灣引進兩套日劇,讓我不得不去注意到裡面所要傳達的訊息,它們分別是《她可能沒那麼愛你》與這兩天結束的《職業婦女向前衝》。

這兩部片都是以婚姻中另一半外遇為開展,但最後都是可以重歸舊好,只是在我看來,這兩套日劇都是在傳遞一些很不健康的訊息。
.
《她可能沒那麼愛你》裡面,波瑠飾演的女主角是已婚身分,有個極為愛她的老公。但她在第一集就跟國小戀人--有島光軌(鈴木伸之飾演)重逢,幾個小時後就開房間上床了。

這兩人的關係是由同樣也是已婚身分的男方主動勾搭,女方期待且被動的附和而組成。
後來被發現了,雙方婚姻瀕臨破裂。在幾番周折後,雙方結局卻大不同。
.
身為主要引起風波的人,有島光軌在戲中跟老婆鬧得很僵,老婆很不諒解的決心跟他分開,只是有島光軌死纏爛打後,最後雙方破鏡重圓,重組幸福快樂的美滿家庭。

但,波瑠飾演的女主角最後卻是兩頭都空。主動勾搭她的有島君在被發現後,馬上捨她而去,翻臉像翻書一樣。而女主角的老公最後也不願意再跟老婆復合。

這套劇其實讓我感到很不解與不爽。(所以現在同樣是波瑠演的片我就真的很不想看.......雖然這樣好像不對)

為什麼主動勾搭的男人,最後如願以償;被動的女人反而就是兩頭都空?

在這裡面,編劇想傳達的想法似乎是:男人出軌可以被原諒,可以再獲得一次機會;但女人出軌就不值得被原諒,最後只能孤獨的接受沒人要的懲罰?

或許有人覺得:因為女主角也想要逃離婚姻,所以最後無法跟老公復合。

但問題是,女主角想逃離是因為她以為外遇對象會跟自己私奔。於是她更害怕那個變得神經質又深愛自己的老公,而想逃離......這才是最後回不去的因子。

而且,跳出來看。改編劇本的結局,最後還是操作在編劇手上,他讓女主角成為這樣的人,是為了要符合他想要呈現的結局;而這樣的結局正是編劇想傳達的意涵。

我本來覺得可能是我太敏感了。
這只是一個漫畫改編的戲劇作品,而且用隨機的方式在台灣播放,但另一部日劇的出現,再次提醒了我這件事。

---------------------------------

《職業婦女向前衝》這部由知名日本丑角諧星--渡邊直美所擔綱的日劇,也出現差不多的情節。

要先說在前頭的是,我被這部片的片名給騙了。
這部同樣也是由日本漫畫改編的故事,其原本的書名叫做《カンナさーん!》(發音是“康納桑”), 也就是「神奈小姐」。顧名思義,講的是女主角 河東神奈的故事。

但台灣給它改名為《職業婦女向前衝》就開始讓我有了錯誤期待,我一直以為它是一個講著“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在充滿男性歧視的社會裡奮鬥打拼的故事”。
我還想著:這讓胖胖醜醜卻又無限開朗的渡邊直美飾演,真是好極了。
但看了以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其實是一個“努力相夫教子的女人,被老公外遇,然後自己還要努力促使破鏡重圓的故事……”
(而且台灣片商或是電視台真的很愛亂取名字。就像另一部日劇《あさが来た》意思是“阿淺來了”,就被取名為《日本第一女商人》,大家真的覺得有加到分嗎?)

這個故事最一開始,就是她老公在兒子生日那天跟外遇對象泡得很晚,不只讓在家裡設下慶生大餐的老婆空等,還忘了兒子的生日禮物。

接下來便是老公帶著媽媽回家解釋,結果媽媽要媳婦檢討自己、老公又說自己對這份外遇感情是很認真的……(各種渾帳劇情的組成看得我目瞪口呆)
.
然後就是渡邊直美要強忍自己的不滿,來陸續跟前夫的兩任女朋友做好朋友。
並且推掉一個也願意接受自己跟孩子的英俊中年設計師的追求。
接著再忍受前婆婆各種惡意的糟蹋、各種諷刺與逼退她(好讓她放棄孩子)

這一切種種種種…只是為了希望有人能幫她帶小孩,好讓她能努力工作。

喔~說到工作。
#渡邊直美最後的下場是失業,然後去工地打工……

而且在十集裡面要處理三段感情、婆婆的冒犯與惡意等元素,那個“職業婦女向前衝”的元素其實已經消失了。

你就是不斷看她被劈腿、老公交第一個女朋友、婆婆諷刺羞辱她、自己跟老公的女朋友交好、老公交第二個女朋友、婆婆逼她放棄孩子、自己跟老公的第二個女朋友交好………然後工作上的努力打拼變成劇情點綴,最後又失業,只能去工地打工。(覺得這樣有很勵志請舉個手)
.
但更神妙的劇情是:女主角心心念念的想要多賺點錢,然後重新追回前夫,再次結婚,然後全家一起快樂地過生活。

看到這裡,我心裡罵了髒話,你呢?

---------------------------------

或許有人會覺得:女主角就是不希望跟孩子分開,只要能陪在孩子身邊,她可以委屈的接受前夫不斷交女朋友、前婆婆的惡意相向。(而那個不知檢討的婆婆只是愛子心切,所以自己的兒子怎麼做她都能接受,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還是要提醒一句:這些都是編劇編寫的劇情。
重要的是:編劇想藉著這種劇情傳達什麼概念?

委曲求全、以孩子為優先?

但我身邊遇過很多單親媽媽的同輩長輩,可是更有尊嚴的(也更辛苦的)帶著孩子獨立生活,把孩子養大成人。

面對一個惡性劈腿的老公、一個對自己百般不滿意並且話中帶刺、處處刁難的婆婆,委曲求全會比自力更生來的更好?對孩子也更好?
.
還是編劇想表達的是:一個帶著孩子的職業婦女,是不可能在日本社會生存下去,所以只能委屈的嫁回給前夫並且忍受婆婆的繼續糟蹋?

或許她面對這些困境,是想表達樂觀進取;但她能不能用這份樂觀進取來擺脫那個軟爛的前夫、對自己極有敵意(甚至在緊要關頭還想拋棄前媳婦跟孫子)的婆婆,並且帶著孩子開創另一個光明前程?

就算她努力工作到過勞死,這也不失為一個偉大好媽媽的悲劇啊。

---------------------------------

也別急著把一切歸咎於漫畫本身的設定就是如此。

因為很多電視劇都跟原著相差甚遠,最明顯的是侯文詠的《白色巨塔》就跟電視劇的結果差很遠,其它的我也不一一窮舉。

因為最終還是歸因於編劇如何取決?
這份取決也決定了他想傳達的訊息。

---------------------------------

所以,當這兩部日劇以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在日本社會中外遇的情節。
然後又以:外遇男人最後都安全收場、重新回到安和樂利的家庭;但女方外遇都會很慘……的方式來收場。

這不禁讓我懷疑是否這就是日本現在社會的寫照?還是大家都期待看見這種走向?

但,這兩部片的收視率都是很慘澹的在10%上下游走,這在日劇收視標準裡算是很糟的均線(超過15%算高,低於10%算糟。建議有日劇上演時,可以先去查一下該日劇的收視率,是另類指標)。

這是否也表示觀眾對這樣的劇情也不買單?

我也知道感情的事沒有對錯、也知道衡量的基準可以有很多種、也知道很多人會為了孩子容忍某些婚姻上的錯誤……

但無論如何,這種劇情走向都讓我覺得很奇葩。

至少像是在影射日本社會對於男人外遇是很可以容忍體諒,或是值得被原諒而再給一次機會的。

那女人呢?就非得是自作孽不可活?
是不是真的這樣,只能看看以後是否還有相同題材的作品,才能慢慢拼湊了。

或許,這就是我一直很愛日劇《東京愛情故事》裡赤名莉香的原因。
至少她敢愛也敢放。愛的濃烈且義無反顧,卻也放的瀟灑乾脆,不帶走一片雲彩。

更別忘了,她是處於將近三十年前,那個更封閉保守、歧視更強的日本社會。這更顯得這個獨立女性的自主有多麼可貴。

那時的編劇以這個角色衝擊了那個正在轉變的日本社會,何以現在的編劇會對出軌這個古老議題有這種設計?

我不懂。
.
.
.
PS : 貼文中所用海報為網路找得。版權為製播的TBS電視網與播放的緯來日本台所有。
====

#下次來講一下東京愛情故事好了
#但是有多少30以下的年輕人看過?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這則新聞來看,博愛座與殘障車位其實已經成為一種道德的枷鎖與倚老賣老的公共設施了。

 

 相關新聞看這裡 : 正義魔人怒罵停殘障車位 女學生:我有腦癌你看不到

 

今天要談的這件事,其實我沒有答案,就是論論。

博愛座的問題,在近年來引發不少爭議。
在我小的時候,台北是沒有捷運的。只有公車、計程車,還有它們與自用小客車交織而成的交通黑暗期。
當時的小學老師就會教育大家在公車上要“禮讓老弱婦孺”。
但是說這話的時候,老師其實是面對滿課堂的“孺子”,所以老師還會另外補上一句:如果你有能力,就該禮讓。(身為一個每天坐公車來學校的女老師,這種話自然是很有說福利的)

因為我住在眷村旁邊,身邊真的會有很多很多的老人家,所以我們有很多禮讓的機會。而這樣的作法在小時候,是不成問題的。
但過了二三十年後,當初那些教育我們要禮讓老人家的青壯年人,也變成老人家了,所以當他們自覺也該享受這個待遇時,這件事就慢慢歪掉了。

於是,現在可以看到很多五十六十的大媽、阿姨們對著公車捷運上的年輕人破口大罵他們“為何好手好腳的不讓座?有沒有教養?懂不懂得敬老尊賢?”
而且弔詭的是:不管他(她)是不是坐了博愛座,她們都照樣罵。

很奇怪,在“比例上”就真的比較少聽到大叔、老先生做這種事,可能是因為他們都很愛“撐”。(沒有要“戰性別”的意思,但大家可以留意下這個狀況)

-----------------------------------------------

這件事其實很弔詭。
但我先說說我去日本的幾次經驗吧。
基本上日本不大流行“讓座”這件事。這個現象的出現大抵上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日本人有個很根深蒂固的想法是「不要麻煩其他人」。
本質上,這是因為獨立跟體貼別人,但也會讓人覺得有點冷漠。(因為會讓他們看起來對很多事都冷眼旁觀,但這就是“自己不麻煩別人,所以人家也不要麻煩我的概念”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日本老人長壽的比例居多。“老的硬朗”是一種自我期許。
所以當他遇到人家讓坐時,他會會有“我還很健康,可以站,不需要你讓坐”的想法。
所以,在日本的大眾運輸工具上,常常看到老人家站著,年輕人也不大會讓坐的概念。你硬要讓坐,反而是讓人家覺得很困擾。(但我還是有幾次讓座給真的看起來很老的人的經驗)

我不能說現在的老人常常倚老賣老,但事實上從年輕就覺得“可以倚老賣老”的人,經過二十年後也“變老了”,所以他們也就這麼幹了。

所以在台灣,這件事在接連幾次發生後,開始變了調。

因為「老弱婦孺」的標準開始有不同解讀了。
在今天連一個月都允許請一次生理假的年代,一個經痛超級嚴重到想吐的女生,是否夠資格在人滿為患的大眾運輸工具上坐博愛座?

#我覺得可以
但她們確實是可以看起來很年輕的。這就會引起爭議。

那……發燒被諭令回家休息的?
開完刀幾天後身體還是虛弱的?
牙痛引起神經感染,整個臉腫成麵龜回去醫院覆診的?
整天上了十四個小時課程的上課、輔導課、補習班的學生?
或是下面引述新聞裡的那個有腦癌接受化療的?

這些人的病痛跟苦衷都看不出來,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都需要在移動中取得一個可以坐著休息的位置。
但因為外表看不出來,所以真的在面對他人大聲咆嘯質疑自己“沒教養、不敬老尊賢”的情況下,很難舉證自己真的需要。(因為會被人家說是“裝死”)

流弊所至,開始有人認為應該廢除博愛座;甚至有學生在睡覺時用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保護程式寫著:我上了一天課真的很累,如果需要讓坐請叫醒我,不要罵我。

-----------------------------------------------

我們常聽見老話總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總說“仗義每多屠狗輩”,總說“世界是毀在那些袖手旁觀的人手上”。

我認為:這是對的。
因為這個世界確實越來越多人見死不救、袖手旁觀,而變得冷漠了。
當我們小時候跌倒了有人扶起來、東西掉了有人幫忙撿,出事了有人幫忙指揮交通跟送醫,而覺得“人情味很溫暖”時;現在的社會卻是連去幫忙都要想想自己會不會被反咬一口、連醫生都說在飛機上看到有人急症瀕死時,不要去救(甚至不要顯露醫生身分),以免最後惹刑責上深(或是被認為見死不救)

我自己本身是有CPR執照的。但這個東西是有期限的,如果你CPR執照過期了,你還去救人,最後人沒有救回來,就等著跑法院吧……那在這樣的前提下,我遇到有人在我面前停了呼吸,我是該救還是不救?
畢竟,我很享受舉手之勞幫助人的過程,但我想到我之後可能要一直請假跑法院來證明我自己無罪,而最後可能還會負連帶責任。那我真的會為之卻步。

另一個自身的案例是:大約八九年前,我去板橋上一個紫微斗數的課程。回來途中在一個學校前面發現一個女孩子跌坐在地上,一旁還有機車倒下。
我不忍心視若無睹,所以我停下幫助她了。我幫她判定了患處嚴重程度,幫她連絡友人,但她的朋友到場後的第一句話就衝著我問了一句:『是你撞她的?還是她撞你的?』

好在我當時有先做防護措施,而且那個女的也馬上澄清她是自己摔車的。這才讓事情變得很簡單(她的朋友也當場向我道歉了)
說真的,當我下車救人時,我就做好要跑法院的心理準備了,所以我也做了一些防護措施。

在這個案例裡,她的朋友是好意、我也是好意,那個女的也是好意。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件事有朝向惡意發展的可能。(整個過程說來話長,下次再說)

我一直覺得我救人是對的,再來一次我還是會救。
但問題是,如果我為了救人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時間或刑責),那我是不是見死不救、鐵石心腸、視若無睹會比較好?

我也應該把自己教育成一個“旁人死他的跟我無關”的心態嗎?
我不喜歡自己變成這樣,也不想。

-----------------------------------------------

而當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卻不能否定的是這件事變得很矛盾跟兩難。
因為當我們一方面感嘆人心不古、大家變得冷漠時,是希望有人還是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

但回頭想想,那些在大眾運輸工具上看見“貌似好手好腳”的年輕人坐著,一旁老人家卻站著,而破口大罵、出言相激的年輕人、司機,卻也覺得他們是令人反感的正義魔人啊。
(這些行為就不只是老人家了,很多臉書或社會新聞裡,也常看見這種為正義挺身而出,但最後卻開錯槍的人與事。就如同引述新聞裡的那位腦癌患者。)

在這樣的矛盾下,正義感與冷淡、出手與旁觀就會變成一個很衝突的問題與選項。

因為我們一方面希望人情味、正義感能存在每個人的心中並付諸實現;但是當這種事情太過度,而變成欺壓另一些需要幫助的隱性族群時,我們又希望人人都有透視眼的不要誤殺好人。
但這本身只能是理想,無法被百分百正確的實現。因為我們無法透視別人的苦衷,也無法期望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的難言之隱。(例如某人剛做完濕頭尖疣的燒除,難道也要在公車上跟大家說自己長菜花,剛電燒完嗎?)

這種矛盾又兩難的事,我沒有確實的答案。
你們說呢?
.
.
.
====

#我沒有標準答案
#你們怎麼看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女生去男朋友家該不該洗碗??
整整兩年前寫的文章,兩年後又看到相似的議題被提起。
真是像海浪一般去了又回啊......(菸)

而且.......認同請分享啊(小聲呼籲)
------------------------------------
「到男友家吃飯該洗碗嗎?」
最近這個話題,被吵的沸沸揚揚,我今天終於看到這則新聞了
我只能說,其實這件事沒什麼好爭議的。
女朋友到男朋友家吃飯,到底該不該洗碗?

我的看法是:要。你要主動起來收拾碗筷,然後準備洗碗。
因為妳要表示你不是個大小姐,是個懂事的人;吃完飯,碗筷就這麼丟著給人家的家人收,感覺上好像就是大老爺;人家會覺得你吃人很夠,所以至少你要把自己的碗收去水槽,清理自己吃完的殘骨魚翅;這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

嗯?太沙豬了嗎?
還有後文啊。

但,我更認為,男人要在這時候就要進去阻止女朋友洗碗,要把她拉出來跟家人聊天或做其它互動。
因為,女朋友沒娶進門,她就是你的女朋友,是別人家的女兒,人家還沒進門,憑什麼要做妳家的家事?
沒進門的是兒子的女朋友,就是客人。
你會叫客人吃完飯洗碗嗎?
如果不會,憑什麼要妳女朋友去洗碗?
自己的家事自己家人做,自己的女朋友自己顧。這是一種有肩膀的表現。

我老爸幾年前曾經對我說:『ㄟ,你女朋友都交這麼久了,叫你下次掃墓時也一起來啊。』
吼吼,這句話就踩到我的地雷了。
孔子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也就是說:不是妳家的鬼,你還拜,就是有求於人或想拍馬屁)


我當場直視二老的眼睛:『憑什麼要人家來掃我們家的墓,祭我家的祖先?她用什麼身分去?』
我老媽一旁附和:『沒有啦,她也是台中人,可以順便去掃墓,順便回家看看啊。』
我就說:『不必了。人家想回家就回家,我掃墓是我們的事,沒必要叫她跟去給蟲咬。』
基本上,這個話題就結束了。

我想說的是:如果還沒進門,你就坳他,或放任自己的家人坳她,那娶進門後,還不又是一個奴才、一條牛馬。
如果是父母親要求,你這時候不出來擋;以後女孩子家嫁進妳家當媳婦,又怎麼能期待你可以出來調解婆媳問題?
總沒道理你娶人家回家,人家孤身嫁進來,你卻要人家單獨面對妳媽的要求(或壓迫)吧。要是妳女兒,你會覺得她出嫁到人家家裡被糟蹋是應該的嗎?妳女兒去人家家裡作客,還要幫人家洗碗嗎?

至於女方,如果妳的男朋友在外面一個樣,回到家裡又是大爺樣,好像爸媽在坳你是剛好,其實就是條仗主人勢的狗。這種沒肩膀的不嫁也罷,不然你就等著承擔一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吧。

所以,女孩子要收碗,並且可以“準備”洗碗;但男方要這個時候把她拉出來。(所以兩個人請套好招)
這樣一來,女方得體,堵未來公婆的嘴;男方護花,自己的馬子自己顧。

總歸一句,如果這件事其實是男人的責任,有點肩膀出來面對吧!

什麼?如果男方爸媽堅持呢?
那男方自己就不會堅持嗎?
連堅持都不會,又怎麼能期待他未來堅硬又持久呢!!

(標注妳的男朋友,然後叫她抄10遍!!)

 

 

 

文章標籤

宗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